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200
2008年1月28日:我要喝水,我要换人
不知不觉,天天降临人世,已经200天了。200天来,她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在变化,因此,每一天都是新的。她是一朵圣洁的花,但一天比一天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动人,一天比一天更芬芳,一天比一天更魅力。
虽然出生时,我没为她留下“泥巴脚印”,但是,200天来我坚持写作教育录,细细绘出了她走过的人生路。我为天天留下的,是典型的“文字脚印”。我始终认为,这样的“文字脚印”,对天天来说,是最珍贵的,也最能够永久品味。
所以今天,尽管下班后极其疲惫——既编辑制作了明天的社论版面,又整理了43万字的2007年《新京报》时事专栏文章,并制作好了总目录,我还是一回到家里,稍事休息后便打开了电脑,继续写作教育录。而此时,已进入凌晨。
对天天来说,今天有两个故事,值得好好记录。而从这两个故事,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天天已经长大到可以通过很好的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这种表达,能够被信息的接受者不费太大力气,就可以准确解读。这很重要。
第一个故事是“我要喝水”。上午10时许,天天就起床了。照例,太太先把她放在吃饭椅里,以便自己洗脸刷牙等。在吃饭椅的台面上,放着天天经常喝水的奶瓶,里面还有一点儿剩水。天天刚刚坐好,这个故事便热闹开场了——
天天伸出手,迅速抓住奶瓶,转眼间,又把它抱在怀里。与此同时,她望着妈妈,开心地笑了。“看她那样子,好像是在对我说:‘哈哈,这是我的啦!’”太太这样表述,“抱住奶瓶后,她双手捧着,急不可耐地往嘴里送。”
当然,太太没让天天喝剩水。不过,太太由此而明白了天天的意思:想喝水啦。实际上,昨天的“我要喝水”故事更为精彩。太太说:“我喝完水,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突然之间,天天不干了,啪啪啪地双手拍桌子,还气呼呼地哼哼。”
“难道天天想喝水了?”当时,太太这样想,然后试着把杯子给天天,喂她喝水。果如太太所料,天天抱住杯子后便笑了,随即就大口喝起来。对天天来说,用杯子喝水很不方便,太太便冲了大半瓶钙水喂她,她居然喝光了!
第二个故事是“我要换人”。当我在家时,天天非常喜欢让我抱,只要一到我的怀里,她会特别高兴。对此,我自然也特别高兴,父女俩有缘呀!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没有深思,强烈的幸福感醉倒了我,我不想也不会思考了。
比如昨天晚上,当我抱着天天时,无论太太怎么示意,天天都不想让她抱。具体表现是这样的:太太在左边示意,天天马上把头转向右边。反之,也一样。这当然是在表示:我看都不想看你,更不用说让你抱啦,你走吧!
今天晚上也是一样,但角色不是我,而是天天的表姐。天天到了表姐的怀里后,也是特别高兴,至少不像在妈妈怀里时,一直发出不怎么高兴的“哼哼”。此时,不管太太如何示意,天天也还是马上就扭过头去,不看妈妈。
这是怎么回事儿?照理说,她该更想让妈妈抱才对,毕竟,她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和妈妈的关系最亲密,完完全全是朝夕相处。谈及此事,太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整天抱着她,我烦她也烦,她是想换换人,有新鲜感。”
这个答案完全正确。是啊,她们娘俩整天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再彼此喜欢,再彼此亲密,再彼此爱恋,也总会有烦的时候。一旦换了人,新鲜感受马上就会产生,天天自然会“喜新厌旧”——尽管,这只是暂时性的。
2008年1月29日凌晨1时49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