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87
2008年1月15日:沟通有良效,退了学步车
11时30分,我睁开眼来,侧过头去,看到天天睡得正香。此前,我在朦胧中感觉到,她早已经起床了,现在只是提前午睡。昨天下班回到家,已经凌晨1时30分了,等写完教育录,更是接近凌晨3时,便没有敢打扰天天娘儿俩。
不过,为了委婉地说服太太,不让天天使用学步车,即使困倦得很,我还是下载然后打印了4页分析学步车利弊的材料,装订好之后,放在了天天起床后必坐的吃饭椅里。这样,聪明的太太一定会通过阅读它们,而接受我的建议。
走出卧室,看到太太正在书房里伏案写作,我知道,十有八九是在以日记体的形式,给我写“信”。每当她心情不好,而我们之间的交流,又会出现情绪性障碍时,特别是她,便会采取这种形式。事实证明,效果出奇的好。
今天也一样。我读了她写的“信”,很感动。然后,我们有了一次长谈,最开始铁蛋蹲在一边儿听,后来天天也加入了,她坐在我的腿上,听得很认真。不过,天天听着听着,就开始捣乱了——尿湿了我的裤子,也尿湿了她自己的。
生活,少不了沟通,因为它是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的最佳途径。人与人之间,无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夫与妻、朋与友、师与生、领导与下属,都必须保持沟通的畅通。否则,误会与不理解的积累,常常会酿成意想不到的重大后果。
那么,在学步车的问题上,我为什么非要坚持说“不”?其实,我何尝不知道,太太之所以要给天天买学步车,并不是她完全不知道学步车对儿童成长的部分危害,而是她一个人带天天,实在很累,就想借助学步车,减轻一些负荷。
在今天的沟通中,她也提到了这一点。然而,学步车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因此,尽管我这样做,可能会有不心疼太太的嫌疑,但是,本着对天天负责的态度,我必须坚持到底。当然,这也有利于培养太太科学的育儿理念。
关于学步车,我认同郑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朱晓华的意见:孩子学走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学走路的过程中经过摔跤才能学会掌握平衡。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应多练习爬行,十个月时才可以练习站立;一岁左右才能蹒跚学步。
在磕碰中,不但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了锻炼,走路的体验得到了加深,摔倒后再爬起来,也是克服挫折的过程。爬、走、摔、重新站起,更是孩子必经的发育过程,儿童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认为,利用学步车人为“助走”,违背婴儿生长规律,不利于宝宝腿部力量的锻炼、正确走路姿势的养成。而爬不但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肌肉力量,还能锻炼协调性,增加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增强视觉、听觉和触觉,提高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促进脑发育。
因此,如果过度依赖学步车,儿童将难以甚至无法练习平衡能力,离开学步车后,很可能会不知所措。过早使用学步车,也剥夺了孩子的爬行能力。“三翻六坐九爬爬”,婴儿一岁前的爬行,对其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至关重要。
统计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
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在婴儿期不会爬或爬行时间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对这些问题,恐怕很多家长不知道根源所在。据实而言,在看到这些材料之后,我也非常震惊,深受教育。
关于学步车,我还查阅到了一个重要材料:2004年9月17日《世界医药》报道,加拿大已发出命令:禁止销售、广告宣传和进口婴儿学步车。该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销售婴儿学步车的国家。该禁令同时禁止销售二手婴儿学步车。
加拿大卫生部禁售学步车的理由是:幼儿不具备安全使用婴儿学步车的必需技巧、反射或认知能力。学步车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导致婴儿发生危险,例如婴儿摔下楼梯而致脑损伤。幼儿还可能借学步车,接触到危险物品。
在美国,婴儿学步车所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所有的婴儿用品中最多的一种。据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估计,每年约有8800个15个月以下的婴儿,因遭受到与学步车相关的伤害而住院。美国小儿科协会呼吁,停止制造和销售婴儿步车。
美国的研究发现,55%~92%的婴儿,在5个月~15个月时使用学步车。父母买学步车,是因为它可以使婴儿更安全,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走路,可以帮助父母给孩子喂饭时放置孩子。但研究表明,学步车根本不能帮助孩子学会走路。
不仅如此。美国儿科协会的一个研究还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坐、走、爬等动作,都晚于那些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而且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的测验得分更低。另外,其他的伤害包括刺痛、磨损、甚至因为学步车碰倒了其他物体,而引起宝宝烫伤、中毒等。这与加拿大的材料一致。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的专家,在190名婴儿中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102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开始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较晚,如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13个月龄时开始爬行,而不用学步车者要早三四周。研究人员还发现,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使用学步车的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独立行走的时间就延迟3天多。(2007年9月21日《生命时报》)
外国的月亮,当然不一定就比中国圆。但是,发达国家在儿童保护、儿童研究方面的做法与成果,却的确比中国要更加人性、更加科学。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则表示,孩子学走路过程中,父母的“搀扶”很重要。宝宝学习走路时,父母在前面的鼓励、宝宝冲入父母怀中的喜悦感,都是学步车所不能替代的。
丁宗一教授建议,可以让宝宝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移步,爸爸妈妈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慢慢过渡到握住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这期间还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
14时50分,我正在报社上班,收到太太发来的手机短讯:“我已打电话把学步车退了。”我马上回复:“好的,辛苦你啦。以后,我也多抽时间帮你带天天。”这说明,我们的沟通收到了好效果。当然,我们所沟通的,并不止于学步车。
2008年1月15日23时36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