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88
2008年1月16日:换位劳动,体验“主内”

(101天的天天,多么快乐!感谢名宝国际摄影友情支持)
时近三九,天寒地冻,天天的室外活动,由此而减少了许多。有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告诉我说可以趁中午有阳光时,抱着天天到室外走一走。我自然也知道这个办法,只是,每当这个时候,天天又总是要睡觉了,矛盾呀!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天天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凉风的吹拂,以利于她的身体健康。今天中午,太太出门买菜,由我来照顾天天,我便抱着她,坐在已经推开的书房窗户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呼吸清新、凉爽的空气。
一开始,天天在我的身上蹦,笑得“咯咯咯”响。后来,铁蛋也死命地往我身上挤,却被我喝令下去了,只好委屈地卧在我的脚边,羡慕地望着天天。这也难怪,在有天天之前,这个时候抱着的正是它呢!好在,铁蛋挺懂事,不生气。
玩了一会儿,困劲儿便上来了,天天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一会儿你抓住我,一会儿我抓住你,有时紧紧抱在一起摔跤。眼见如此,便让她枕着我的右胳膊,身体则由我的左手稳稳托住,舒舒服服躺在我的怀里,随后,摇篮曲哼起……
也就是两三分钟后,天天便进入了梦乡。于是,我又在椅子上坐下来,重新回到阳光中。就这样,天天躺在我的怀里,在温暖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睡着了……她的睫毛浓密、乌黑、纤长,是那种少见的长,真是漂亮极了。
趁着这功夫,我便翻看网络书店刚送来的新书,历史学家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而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受了因评论杨帆事件,而宣布辞去中国政法大学教职的萧瀚一篇书评的影响,感觉其中有自己需要的、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我与萧瀚,有过一面之交,那还是2006年在周国平家一起吃饭、喝酒。
才只读完目录和两页序文,随着屋门声响,天天就醒了。“睡了吗?”回来的太太问。“睡了。”我说。“睡前哭了吗?”太太又问。“没有。”我又说。“不可能。”太太断言。天天和铁蛋作证呀,真没哭!唉,他俩就是有作证的心,也没作证的本事,铁蛋不会说人话,只会“汪汪”;天天还没学会说话,只会“啊啊”。
醒就醒吧,我让天天坐在吃饭椅里,从书柜里取出《小王子》,给她读起来。只是,她并不怎么爱听,只是一心一意地玩一块桔子皮,还不时地往嘴里送。唉,物质食粮,到底比精神食粮的诱惑力大呢!读着读着,我觉得自读自听好无趣,嗓子也疼,便合上了书,抱她起来——该吃饭了,我俩都需要补充物质食粮了。
到了晚上,22时许,太太突然难受起来,说是头疼得厉害,还想呕吐。话说完不久,便开始呕吐起来,把晚上吃的饭,吐出了绝大部分。随即,我们便开始分析病情,我还专门上网查阅相关材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头疼,可能与中午出门时,受了冻有关;呕吐,则可能与晚饭时,吃了三块排骨有关。
这倒不是排骨有质量问题,而是太太的胃有“质量”问题,她不太习惯吃肉,稍一吃多,便可能会吐。据她自己说,这和小时候不常吃肉有关。于是,我便让天天的表姐赶紧煮红糖姜汤,红糖养胃、暖胃,姜汤祛寒。不过,姜丝刚切好,太太又说还是上医院急诊吧,她担心万一病情加重,会影响第二天照顾天天。
深更半夜,总不能带着天天一起去吧?毕竟,室外太冷了。我马上征求天天表姐的意见,谁留下来看天天,谁陪太太去急诊?她选择了陪太太去急诊,理由是:天天一闹起来,自己“收拾”不住。五六分钟后,她们便穿戴整齐,匆匆忙忙去了门,留下我、天天、铁蛋看家守门。我知道,考验很快就要到来。
果然,半个小时后,天天开始闹困了。白天和晚上不同,晚上天天是非要吃几口母乳,才肯睡觉的,还一定要由妈妈陪着。现在,妈妈出门了,只有爸爸,这怎么可以呢?于是,无论我怎么和她“商量”,她都坚决不同意,惟一的回答,就是“哇哇”大哭,哭得声震屋顶,四邻皆惊,鼻涕与泪水一起,汹涌奔腾。
于是,我只好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安慰她。比如,换着姿式抱,不行;喂水给她喝,不行;照镜子看小猫熊,不行;站在沙发上蹦一蹦,不行;横着躺在我怀里,不行;放在床上,给她做按摩,不行;抓出玩具让她玩,不行;到书房里看桔子皮,不行;喊铁蛋陪她玩,不行;唱歌给她听,不行;请她看电视,不行;站在榻榻米上认物,不行;到卧室里看儿童贴画,不行……
看她如此“不讲理”和“认死理”,铁蛋有点儿不耐烦了,便走到屋门口的地毯上,倒身躺下,身子伸得长长的,自个儿睡去了。我则继续安慰她,虽然每一次安慰的结果,都是“不行”。不行就不行吧,有什么办法呢?哭累了,自然也就睡了。只是,听着她的哭声,再加上咳嗽声,很是让人心疼。
哭了可能有大半个小时,一来因为哭得实在累了,二来也是因为实在困了,我看到,她趴在我的肩头,似有闭眼想睡的感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迅速抓住机会,让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怀里,然后,一边轻轻地拍打她,一边哼起了温柔的摇篮曲……谢天谢天,几分钟后,天天含着泪水,进入了梦乡。
然而,我不敢把她放到床上去,担心这样又会弄醒她,便坐在沙发上,稳稳地抱住她,就让她躺在怀里睡。为了怕疼着她,我不但解开衣服,裹住了她,还拿过她的连体小棉袄,盖了个严严实实。随后,我打开了电视机,开始看一个名叫《红色敖包》的电影。一个小时后,我试着想放她到床上去,可是,她的头刚靠住枕头,就爆发出响亮的哭声,吓得我赶紧重新抱她起来,从此再不敢放。
其间,两次打电话给太太和天天的表姐,询问太太的病情。从她们的回答看,似乎并没有大碍。凌晨2时,她们终于回到了家,一问之下,果然如此前我们所分析的,是冷风吹得偏头疼,吃肉顶住了胃。当然,由于医生担心万一是脑瘤,便让太太拍了CT。不过,一进家门,太太又“哇哇”地吐了,这一次,才算把胃里的食物,彻底吐干净。而一旦彻底吐干净了,太太的病,也基本上好了。
就这样,我处在太太的位置上,照顾了这么长时间的天天。等到把她放到床上时,我的右胳膊已经很酸疼了。这还是经常坚持锻炼的胳膊呢,像太太这样并不怎么锻炼身体的,不知道平时的胳膊又该酸疼到什么程度——“我简直都抱不动她了。”这是太太经常说的话。只是,说归说,每一天还是太太抱的时间长。
正是有了这样的换位劳动,我对太太的劳动强度,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因此,也就随之而有了换位思考:“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和实际做法。本来,大家的功劳应该是平等的,“军功章”各有一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主外”的男人,却往往自以为比“主内”的女人,更有功劳,“军功章”要分走一大半才成;更有贪心的男人,甚至会拿走全部,才觉得心满意足。
而从今天的故事,我却感受到,“主内”的女人的劳动,其实并不比“主外”的男人的劳动强度小,甚至还可能会更大。不仅如此,女人还因为“主内”,而少了许多与外面的世界交流的机会,自然损失了很多的眼福、口福等。尤其是有了孩子,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更是大大缩小了生活的圈子,其中损失,该有多少?圈子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狭小……
的确,“主内”的女人,付出了比“主外”的男人,更多的东西。对此,男人们需要理解,而且必须理解。然后,才能让爱常驻家里。当然,要想真正理解,就必须先完成一件事,那就是:拿出一天的时间,处在女人的位置上“主内”。
2008年1月18日0时26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