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信产部疲弱格局 漫游费该降为何不降?
叶檀
电信行业在多方面被指责损害消费者利益,收取垄断利润,除了手机单向收费、套餐话费的有意复杂化等方面之外,漫游费也是垄断利润的表现之一。
如今漫游费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年底将有望下调。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改委 4月28日表示,4月底我国启动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评估程序,12月公布上限调整方案,拟下调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相对于国家相关部委的温和表态,一些电信专家的态度更加明确,手机漫游费不仅应该下调,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取消手机漫游费应尽快列入议事日程。手机漫游成本费用极低,按照较低的收费标准每分钟4毛钱计算,其成本只有现在运营商收取费用的几百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以通话时间收取漫游费与技术不匹配,两地电信服务商在一秒钟的时间内完成对客户信息的交换,而电信服务商罔顾这一事实继续按照通话时间收费,显然是以一种不适当的掠夺性计费方式。
现行的电信通话计费方式是以服务商的利益为依皈,综合来看,收取漫游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漫游费包括运行商铺设信息运输网络的成本,这就像电话初装费,实质是由初始用户承担相应的基础建设成本,就如同饭店在计价时加入了装修与桌椅板凳等费用。通常在竞争性强的领域,此类成本由店家消化,而改由服务费赢利来摊薄的模式。换个角度,在手机发展之初收取的漫游费是对极少数能用得上“大哥大”的高收入群体收取的电信基础建设税。
第二,漫游费中加入了地区差价,类似于“地方保护性关税”。如阚凯力教授所言,在手机发展之初,东西部用户与基础设施使用不均衡,为发展西部市场,防止消费者以东部手机在西部通话实行漫游费,其目的是为了西部地区的移动通信企业可以取得适合当地较高成本的收入,降低西部电信运营商的单位运作成本。
第三,保护运营商的赢利指标。如果取消漫游费,手机吸引力更大,对固话运营将产生强大冲击,手机运营商的赢利指标将下降,漫游费以增加手机用户成本的方式激励他们使用固话,也是保护性手机运营商的措施。
以上理由均是无法堂而皇之拿上桌面的市场理由,并且其存的基础已经丧失。我国业已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网络,收取的费用与网络成本应该能够平衡,转嫁成本的理由不再存在;手机从奢侈性消费转化为普及性消费,用户数量逾四亿,手机成为普通通信工具,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了巨大的沟通作用,立足于奢侈性消费上的高收费已成为对大众的普遍掠夺。截止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全国最后一个地区(西藏)实现了盈利,至此,对西部地区的保护征收保护性关税已经没有必要。从中国两大电信运营商高达20%以上的税后净利润来看,已数倍甚至十向倍于世界上各大电信运营商。
漫游费问题久拖不决,惟一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保护蛋糕的本能。全国各省移动公司独立结算,漫游费对支撑业绩功不可没,业内人士称他们“抱团”维护自己的利益,理由是各省无法独立作出决策,他们宁可增加区域间资费结算成本。
信产部职责的第七条就是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信产部确实在推进资费改革工作,2005年9月信产部对手机漫游费实行“上限管制”,准降不准升,鼓励取消。可惜,此时国内最大的两家运营商人、财、物管理大权已掌握国资委手中,信产部无奈武器疲软。
这两年电信漫游费确实在下降,并且幅度不小,去年国际漫游降了46%,国内漫游费下降20%多,但这种由复杂的套餐形成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仍然无法明明白白消费,就像当初漫游费交得稀里糊涂一样。
用一个拖字诀,电信运营商决心将利益享受到最后。要降低手机消费领域不公平,信产部将成本公之于众,以消费者的力量形成压力,看来是最明智的选择,他们正是这么做的。利益的平衡使消费者的意见有了用武之地,这是讨论漫游费的一个意外但绝不是不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