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祚来:谁也不想教坏孩子 ——读曹保印《千万别教坏孩子》

(2006-09-19 23:25:45)
                         谁也不想教坏孩子

                   ——读曹保印《千万别教坏孩子》
 
                               吴祚来
 
曹保印先生的新作《千万别教坏孩子》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他撷取了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与教育与孩子有关的事例进行逐一剖析,他发现,中国的教育在远离常识,远离人性的关怀,远离人生的幸福观,而在追逐功利,为考试而考试,为知识而知识,这不仅会危害一代孩子的心灵健康,最终受损害的将是整个社会。
 
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走在一条不归之路上,孩子们已经从幼儿园开始,时刻"准备着"—高考!前不久见到一位朋友,他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女儿哭得成了一个泪人儿,一问才知,女儿考英语考得不好,老师批评她了,幼儿园学习与考试已经开始排名,小朋友们的成绩走下坡时,就会受到批评,从幼儿园老师角度,她是关心孩子学习与"成长",但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内心感受,高考起跑线已经前移到了幼儿园。
 
更为严重的是,北京的一些小学在录取小学生时,要进行入学考试,考得优异的孩子交赞助费时只用交三万,考得不好的孩子家长得交五万元赞助费。这种考试迫使家长将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强化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只有进行应试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生,并可以使家长受益:少交赞助费。社会、学校、家长合谋,剥夺孩子们童年的乐趣,一代又一代孩子将没有自己的童年回忆,只有学习与作业,排名与成绩单,这对一代孩子是残酷的,对他们身心健康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没有童年的乐趣,也可能失却对生活与知识的热情,失去丰富的想象力与原创力,变成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背诵者与机械的传承者,其实,一个国家、一个人,最终在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创造力与协调力上,创造力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而协调力却需要个人的情商,需要心灵的力量、性格的力量,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灌输的知识更会使一个孩子成为应试高手,靠应试得来的知识会像赘肉一样使他们不堪重负。
 
美国人说,他们未来的国防线在中小学课堂上,在青少年一代的肩膀上。
 
一个民族未来的国防线不是在枪炮坦克上,它的最终实力靠的是一代人的智力与心灵力、凝聚力,如果每一个孩子只会自己奔跑着去夺取自己需要的果实,只想摆脱自己的处境,梦想只是出国与个人成功,这个民族不可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它的核心价值被瓦解了。
 
曹保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一群孩子对讨要工钱的民工进行攻讦甚至嘲笑,几个孩子面对同伴落水不仅不立即施救或喊大人救助,反而加以掩盖,为的是他们戏水的行为不被老师发现,他们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生命的敬畏,而一些学校了了管理方便,将学生锁在教室里,致使失火时学生们被烧死烧伤,他们把学生听话与自己的管理放在首位,而从不顾及学生安危……无数现象与事实都指向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教育与人性发生了严重的背离,教育已不是人的全面教育,没有了人性的关怀,而是在破坏人性,在危害着社会和谐。
 
《千万别教坏孩子》一书收集了86个典型事例,多是近年来发生在现实中的新闻事件,曹保印为我们做的是,通过每一事例进行理论分析与评点,极力要找出具体问题的症结,每篇文章后还附有千字文的"教育指南",为避免类似的教育悲剧不再发生开出良方,可谓用心良苦。这是一本给广大教师与家长阅读的教子大参考,对社会学者与教育管理者来说,也是一部有价值的读本。

当然,我们的学校与家长可能会成功处理好某些教育问题,但面对中国教育出现的如此多的问题,如此严重的过失,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要做的就不是解决一些个案,而是要从根子上从制度上着手,解决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
 
(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