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疆日记·我讲《中庸》

(2025-03-23 17:31:45)
标签:

道德经

中庸

大学

概念

分类: 旅行散文

《中庸》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注释

——分配,调节,割让。

——胸。

服胸——装在心里。

 

【译文】

孔子说:“天下无难事,君王可以割地,官员可以降薪赤足可以踩白刃,唯难守中庸

 

【议论】

这段话无非是想将“中庸”说得很“大”而已。若是“不偏不倚”不至于会这么难。依然还是让人无法理解孔子的“中庸”究竟是怎么回事,似乎是孔子试图要将“中庸”当成与老子的“道”并行的另一个“道”。

《道德经》在“道可道、非常道”之后用了三十七章说明为何“非常道”、又为何“可道”,完美地解决了“道可道、非常道”的问题,整个思维系统、理论系统及其逻辑系统都绝无纰漏。所以,子思或孔子若是要将“中庸”说成是老子的“道”之外的另一个“道”,势必要先构建一个思维、理论及其逻辑都十分完备的系统才行,绝不可以随意搪塞而蒙混过关。于是,后人若是要帮子思或孔子圆场,就只能将“中庸”解读成一种“德”,而不能解读成一种“道”。正如曾子在《大学》中论述的一样,所谓“大学之道”就是“学以成大之德”,是“大学”的内涵、本质和学以成大的具体过程和形态,即“大学之道”是学以成大的方法论,是人守道德的一类行为模式,曾子也没有任何试图将“大学”构建成“道外道”的想法。

于是,所谓“中庸之道”无非就是“中庸之德”,是人遵守道德的一类行为和态度,也只能是以“中庸”概括的人守道德的一类行为模式而已。

孔子毕竟没能读懂《道德经》。所以,本文不会将“中庸”当作“道外道”,也是对子思或孔子之谬误的宽容和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