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疆日记·精讲《道德经》

(2025-03-14 12:40:34)
标签:

道德经

论文

选题

研讨班

自信

2025313日,星期三,阴,418

在开“《道德经》精讲”这门选修课之前,原本是打算开“诗词写作”选修课的,我想对所有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提出两项基本要求,一是来选修的学生要热爱唐诗宋词并有一定的文字根底,二是在4个月内要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我可以选择性地、义务帮他们修改)。教务处副处长一听,吓了一跳,她说:“这里的学生选修课程大都是来混学分的,报名时好热闹,很多人都抢不到,可一打听到老师要求严格,立马就走了一大批,甚至连三十个人都没留下,选修课也就开不成了。”

与其这样,开这门课的性价比太低,于是我就做了几套筛选方案,可教务处说不能限制学生报名,自然不肯协助我筛选学生。我只好与学生文学社团取得了联系,感觉社团的学生很热情,但社团的指导老师却很冷漠,这可以理解,学文的不管能不能成为文人,都先就有了个“文人相轻”的毛病。可看了几个社团成员主动给我评议的几篇习作后很失望,文理不通也就罢了,可她们还很有傲气,甚至还辩解说是仿照张爱玲或三毛的文字,天哪!她们有那么多病句,也能临摹吗?这是不可能成才的。于是,原本想给社团以义务讲座的形式上课的打算也就没了。

教务处知道我不打算开选修课很着急,用各种方式催我交选修课计划。于是,我便开了“《道德经》精讲”这门选修课程。我觉得,作为中国人读不懂《道德经》是终身憾事,青年学生的这种感觉会更强烈,所以我坚信这门课程会有需求。果然,因网络故障,好不容易最后还是将这门选修课挂上网了,只有仅仅不到一天的报名时间,而且很多人已经选修了其他课程无法改选,即便这样,还是有119人报名。第一次课我就动员那些来混学分的学生主动退学,本以为会走掉一半,结果是只有十个学生离开。

我将这门选修课的学生称为“读书班”,主张“开放办学、学术自由”,要求学生“人自化”,让学生自己将读书班组合成6个“研讨班”,各研讨班举行不少于6次定时定点非线上的研讨会,每个研讨班必须交出集体创作的《道德经》全文的译文、注解和必要的论证,并建议学生由此开始撰写论文。

在课堂上和线上,我除了给学生指导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设计研讨过程,指导学生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论点,还帮学生拟定了近20个论文题目。

今天是第三讲了,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上课时都非常专注,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自信和自身愿景,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给毕业论文拟题了。

相比之下,我真的不想在这个学校上数学课,文科学校的学生拒绝学数学,教师在台上自娱自乐地“玩”数学有啥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