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度假》杂志刊登的访问专题

标签:
《高尔夫度假》杂志访问专题体育 |
分类: 高尔夫 |

Profile 高尔夫人
沈浩鹏 艺术让打球更有想象力
文:秋燕
我更注重生活
事实上,沈浩鹏从来不是工作狂,他更注重生活品质。不鼓励员工加班,自己也充分享受着生活。绘画和书法这些基本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而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我现在所写的书法更多的是‘画’出来的。书法应被视为艺术作品,更应该重视其点、线、面的变化。”他喜欢收集陶器,经常乐颠颠得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收藏。
而写博客更是沈浩鹏的坚持。他曾经作过一段时间记者和编辑,摄影水平几乎就是专业,还得过全国性的大奖,同时也很喜欢写文章。忽然有一天,他发现以前得心应手的文字变得艰难,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写了生疏了,于是开始写博客,谈设计,说高尔夫,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接着又在某高尔夫杂志上开了“观住”专栏,为他们撰写国外众多别墅室内设计的案例。
我是理论派高尔夫球员
细究我们每个人和高尔夫的真正结缘,常常是因为细节,也许是一个朋友,也许是一点小小的不服气,也许是一身喜欢的行头,而沈浩鹏跟高尔夫的缘分或许缘自一场小小伤病。
2005年,事业已进入佳境的沈浩鹏被朋友带着打了次练习场,原先一直热爱网球的他,很快找到了些高尔夫的兴趣。于是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他兴冲冲得买了某个练习场推出的初学者套餐,包含六节课程、一支球杆、一个手套、一次下场指导等。原以为这样还算系统的开始,能够为自己的高尔夫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没成想这位初学者套餐中的教练,因为水平有限,直接让沈浩鹏在打球过程中手受了伤,球还不怎么会打,“高尔夫肘”的职业病到是找上门来,休整了4个月后才痊愈。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在上海大都会球场遇上了另一位明师,可以随时跟他交流并且得到正确的指导,沈浩鹏的高尔夫生涯说不定会划上终止符。学球不久,沈浩鹏去上海佘山球场打了自己的第一个完整的18洞,“我记得特别清楚,2月10日,天气很冷,后来几乎每年的2月10日我都要去佘山打一场球”。
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兴趣需要有不断的突发事件去刺激,带给你一个又一个惊或者喜,就像一个局,引导着你层层深入。沈浩鹏第二次学球五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情。
“泰格•伍兹说过,每个职业球员都有伟大的一周,而我认为对于业余球员来说,每个人也有伟大的一天。”沈浩鹏习惯于用这句话来作为整件事情的开场白,“那是我学球五个月的时候,我在上海滨海球场参加了一场比赛。那天天气比较奇特,前九洞风雨交加,后九洞却是阳光如金辉般地倾泻,滨海球场的魅力显露无遗。而我却有如神助,打出了85杆的个人最好成绩。其实那时候我打球的频率也不是很高,练得也不是最刻苦,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为何每一杆居然都打得特别扎实,怎么打怎么有,推杆也非常稳定,最后算出成绩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惊喜,但接着我马上又回到了100多杆的真实水平。那伟大的一天未必是苦练得来的,但不苦练一定不会有那一天。”
也许是因为第一位教练的失败,更因为是个人喜欢钻研技术,沈浩鹏最喜欢的是买来各种高尔夫杂志,跟着上面教练们的指导修改自己的动作;喜欢看比赛,研究职业球员们的动作。“由于我是一个喜欢自己看书和看录象去研究解决高尔夫的技巧的人(后来发现象我这样的自学者还不在少数),往往看到杂志上有关新的技术,总想也尝试一下,于是不断有新的不同的打法,产生的结果当然就是不稳定,但不管如何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比如中长铁杆上果岭的球滚动不会太多了,距离较之以前也明显增加,木杆也是如此,每一次改动作时球就打得一塌糊涂,而后稳定下来,距离和准度都有所提高。前些日,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木杆下杆的角度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去练习场试了一下,感觉非常好,球是打得又直又远。练完后当然是自信满满,就想着去球场一试身手!”
找到适合自己的挥杆节奏和挥杆动作是每个打球的人必须经历的考验,沈浩鹏在自己对照着职业球员们的动作不断修正自己的时候,儿子沈煜峰的高尔夫课程令他得到了新的启发。沈煜峰前往上海旭宝高尔夫球场的利百特高尔夫学院跟着教练学球的时候,沈浩鹏的成绩大概在90杆上下,发挥好就能打到85杆左右,但起起伏伏得很不稳定。儿子上课的时候,他旁听,才发现自己通过阅读和电视等途径得来的很多理论上的知识,跟老外教练所进行的系统训练有着天然的联系,国内的很多教练偏重实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通过旁听儿子的课程,以及课后的交流,很多以前在打球和挥杆时候的困惑得到了解答,“我就是在那时候对高尔夫动作上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
跟沈浩鹏打球是一件如沐春风的事情,他对球场上的规则和礼仪非常注重,打球的节奏舒缓,也很照顾同组球员的感受,适时候给予赞赏或鼓励。“最早跟我一起打球的朋友们都很注重规则,他们会随时指出我的错误,帮助我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我本人虽然带着艺术家的气质,但也比较理性,喜欢跟有修养、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起打球。”
沈浩鹏的挥杆动作接近标准,挥杆速度并不太快,很有韵律感,让人看得特别舒服,这也是他打球以来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不过我还是对自己的成绩不太满意,从我的性格来说,我是希望能够打到80杆以内的,但是我工作忙,一周最多打两场球,这样的频率是无法把成绩提高到单差点的。”
“艺术对打球最大的帮助是想象力。那些特殊球位的打法,对我们业余球员来说,平常很少练到,比如直壁沙坑镶在沙坑沿上的球,你必须打出角度很大的高抛球,那时候就需要想象力。另外就是推杆,比如伍兹有一次推进了一个近乎直角的推杆,那就需要想象力,事实上,大坡度的长推等,摆线可能没什么用,最终还是要靠直觉和想象力。”
“艺术对打球的影响,还有对打球姿势的注重,成绩可以其次,但姿势一定要漂亮,用周立波的话来说‘有腔势’,实际上姿势正确了,成绩自然会上去。”
“我比较在乎外表,比如不会把T恤放在皮带外面,那会给人拖沓的感觉;衣服不熨,领子象馄饨皮一样,很不舒服;那些特别跳跃的颜色的衣服我不会穿,大多数人压不住它;我喜欢穿黑白灰红等纯色的衣服。”
“我是做设计的,选择球具时很在乎外形的设计,新的技术或许对击球有些帮助,但我个人认为动作技术还是最重要的,要不然再好的球具也帮不上忙。”
“打球的时候谈生意,这件事情我不太感冒,球场上存在这样的机会,但几率不大。其实打球真正有益的是跟你的客户交流,各自能够养成很多健康的生活方式。”
场上父子兵,其乐融融
沈浩鹏资料:
球龄:5年
最好成绩:80杆
平均成绩:90杆左右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en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