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
上周有两个数据比较重要。
一个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当日的早些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达到8.5%。这说明通货膨胀仍然居高不下。一个是5月14日,NDF(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一个月远期报价盘中出现7.0050元,低于即期现价的6.9992元。这说明市场预期一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自2006年以来,远期市场首次出现人民币将贬值的预期。
通货膨胀的数字令人担心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更长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早先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针对通货膨胀的强硬表态也证明了这一点。几年不见的人民币短期贬值预期露头,则提醒市场有必要认真对待中国实体经济健康程度和增长持续性面临的问题。
一般而言,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和美元的综合走势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导因素。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14.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8%。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第一季度外汇储备数据,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仅为688亿美元。
正是在此情况下,地震来了。
地震对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的直接经济后果,基本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告中获知。截止5月15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地震中出现损失,其中大部分仍处于停产状态,损失总额无法预计。
生产基地在四川的厂商损失最为惨重。目前报告直接损失数字最大的是四川金路集团,该公司总部位于地震重灾区德阳,并在绵阳等地设有分公司。由于主要生产企业停产,部分人员伤亡,金路估计损失近1亿元人民币。其他企业,如位于成都的四川汇源光通信、新希望农业、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双马水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宏达股份、川投能源也不同程度受灾,或被受灾的下属子公司牵连。此外,一些在川渝设有子公司的外地上市公司也受到地震影响。浙江金鹰控股的浙江金鹰股份绵阳绢麻有限公司厂房受损,初步估算损失也在1000万元左右。
以上只是地震灾害的浅表反应,其对经济的深度影响将在以后逐步暴露。供应紧缺,物价上涨会接踵而至。就在上市公司纷纷报告损失的同时,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四川省物价局授权各灾区政府必要时对食品、饮用水、交通运价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政府出此下策,足证形势之严峻。
本来,央行期待通货膨胀将在下半年趋于下降,有所缓和。现在,一切可能会改变。
此次受地震影响的西部地区是中国近年经济增长中三项重要资源的产地。一是粮食,二是矿产品和能源产品,三是廉价劳动力。
地震可能会对食品价格造成大的影响。根据雷曼兄弟的数据,四川和重庆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量的8.2%。2006年,两地谷类产出占全国产量的9.2%。其中,大米产量更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4%。全球大米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川中粮食减产带来的恐慌情绪可能会导致米价继续上涨并加剧食品价格通胀的压力。
其次,地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四川省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5842亿元人民币,以此推算,各灾区所有损毁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少需要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入。如此大规模的灾后重建,生产性需求必须让位,大宗商品、矿石能源产品的运输也只能让路于灾后重建物资。重要的资源品运不出来,市场价格当然会有所上升。
最后,作为东南部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供应源,家乡受灾可能让劳动力回流。如此,已经出现用工荒的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用工或进一步紧张,人力成本加快升高。
所以,当政府为灾后重建增加投入,理应适当放松信贷控制。短期内,也不应把加息作为政策可选项。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已不能再任其高涨,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过分放松。货币政策保持稳定,不作大调整应是妥当之策。相反,尽快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采取包括发行预算外特别国债等办法,保证对灾区专项大额财政投入则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