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打电话少女”像失窃案

(2007-05-09 19:07:56)
标签:

艺术

评论

分类: 乱评/每日经济新闻04/新报03
    城市雕塑,大概是世界上观众最多的造型艺术。不过,混个脸熟未必就遭人待见。2000年2月,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少了一座雕像。4年,台下照旧人来人往,台上空了。
  有细心人注意到,警方接到报案是在“打电话少女”铜像失踪一个月后,报案人是一位在市城雕委工作的干部。窨井盖少了隔天就见报,因为栽了跟头的路人会痛上几天;城雕移走了没人吱声,因为观众既不感觉失魂落魄,也意识不到有一份责任。
  城雕是一件放在公共空间里的摆设,但在各人的天平上,摆设和摆设并不一样。同在我家客厅,父亲关注的是一对断了手脚的大理石残雕,母亲眼里只有两盆君子兰、一枝龟背竹。至于墙上那幅瓷版画,过年我兴高采烈捧回家,一准到下个大年初一才会有人过问。实际上,它在“五一”节就跌碎,垫了花盆。即使天天见面,人的偏好也会左右视线,颠覆记忆。熟视却无睹,许多城雕引起的不是审美疲劳,而是审美困难。
  据《京华时报》报道,在9月10日开幕的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上,中央美院雕塑系副教授、雕塑家孙伟对面前一座抽象雕塑欣赏一番后,表示“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另据统计,整体水平在全国居前的千余座上海城雕中,优秀作品只占10%。且不论评“优”的标准是什么,城雕不养眼是事实。
  归根到底,在城雕的规划、设计、安放过程中,除了政府出钱,艺术家出力,还需琢磨市民的认知习惯,重视市民的审美趣味,鼓励市民参与决策。这回重立“打电话少女”像,先在原址公布三种备选方案,听取市民意见就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城雕得有人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