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商言商,人们给商人的定义就是满身的“铜钱味”,其实,我感觉这也不是什么贬义,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商人的社会角色就是要去实现利润最大化,否则社会的发展也难免会出现问题,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给企业下的定义就是“第一责任就是获取利润”!当然,讲获取利润,不是无原则、无规矩的获取利润,是在社会定义的范围内进行利润的追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可以大谈、特谈商人获取利润的责任。
最初我下海创业的想法很简单:试验一下我创立的管理理念,看看能否带好一些人,做好一些事。这个想法后来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精确管理思想。你也许会说,在我们国家研究管理思想是大学、或是研究机构的事,这不应该是“商”吧,但我却在做,不过我不仅仅研究思想,我还将思想通过因特网、计算机软件变成便于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商”。工具是否得到市场、用户的认可,要靠思想的持续发展来维系,只有符合实际的思想,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工具才可能占领大的市场,从这一点讲,精确管理的研究思想是“在商”了。
目前很多国内的大型企业都设立了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移动等,但是整体上做得还不够好,包括世界上的很多企业,市场铺开了、队伍建立了,一线冲锋、攻坚能力也非常强大,而由于对产品的实质缺乏必要的研究,所以出现了召回产品、焚烧产品等问题。这个问题经我研究之后,认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很多西方企业和国内大型集团热衷于投资非盈利研究机构。
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叫做“摸着石头过河”,其目的不是摸石头,而是要过河,但往往有一些人,包括很长一段时间的我,石头摸多了,就会忘记还要过河,而热衷于摸石头带来的的快乐。所以,要想在商不言商,还要将商经营好,要时刻清楚自己的目的还是在“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投资非赢利机构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但是我创办企业却是因为相同于“非赢利机构”开始的。我研究“精确管理”之初只是出于兴趣,后来发展到下海实践“精确管理”,再后来研发实现“精确管理”思想的软件,但是后来自己对“精确管理”研究多了,整日乐在其中,因为投入,自然带来更多的收获,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到处传播“精确管理”,之后就有更多的人想听《精确管理》这门课程,以至于一年中有一百多天我都在讲课。记得当时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远教导我:你这样做不对,要有选择地讲课,我当时不能理解。到后来,公司董事会出面给我施加压力,为我配备课务秘书,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课时费用标准,最初我不太乐意,但是效果出来了:我讲课的次数下降了,我有时间做一些研究了,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实现精确管理思想的工具——金和软件产品市场销量大增,不自觉中“石头”摸了,“河”也过去了。
很难想象,如果我提出的精确管理思想还是最初的版本,今天我的企业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吗?所以,在我的建议下,公司决定加强精确管理研究院的建设,我们也邀请了一大批的行业知名的专家人士加盟精确管理研究院,把这个非赢利机构建设得更好,让精确管理能够服务更多的企业、为经济发展出一点力。
我们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失去控制,到最后精确管理课程也无人问津了。作为经常在大学讲课的企业创办者,我认为在商不一定都言商,而不言商不一定就不能经好商。尽管在商可以不言商,但商的规矩还是要执行,商人羞于谈钱、不想沾上太多的“铜钱味”也只限于“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