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多年来,我应邀到各地给各大学和EMBA、EDP等人员讲精确管理,讲如何管理,如何做好一个企业,时间一长,我讲课的次数与前来听课的企业老板进行交流的次数也逐渐增多,我慢慢发现,管好一个企业,关键是打理好三件事。
为什么MBA、EDP、EMBA班要设置那么多的课程?我想主要还是设置课程、讲授课程的人没有亲自做过企业,如果课程设置者和授课者自己做过企业,也许就会告诉老板们,管企业只学三件事,只要做好三件事,企业就能顺利发展,老板们也不用在辛苦地奔波于课堂和企业之间。
管企业还真有锦囊妙计?这三件事是什么?其实管理企业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才是关键,而让公司所有人时刻都清楚三件事是: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
我现在回想一下,金和也是从从一个人,几万元的企业发展到在深交所挂牌,就是在不断想办法让所有人明白三件事。企业效率提高、绩效提升,都是大家对这三件事明白的方式在更新,明白的效率在提升,做好这三件事,其实总裁也不忙,我一年在各大学讲课100天以上,还力争写一本书,也没有觉得多辛苦,多紧张。
当然,这三件事看起来很容易、很简单,但是要想做好还是有难度的。
首先,管理者需要将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分解好。然后传达到各部门,变成每个部门的战略,这时要确保每个部门的战略与企业的战略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战略分解完毕后要全部由部门来承担。换句话说,要能够让部门也做好三件事。然后部门的工作再分解到这个部门的所有角色中去,让每一个角色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都有标准。这里面的难度一是分解,二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前进,环境随时在发生变化,你要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到每一个角色的标准。
其次,如何才能及时让新老员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的标准。我们很多管理者总认为自己对员工讲清楚了,员工就明白了,这其实是管理中的一大误区,会引起管理混乱。据经验分析,在多数情况下你讲一遍,甚至是一百遍都不一定有用,道理已经讲明白了,员工却不一定将这些道理记录并实践。
在当今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在员工面前不断的去重复三要素——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不用员工死记硬背,我们要做到在员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把标准随时表现出来,如果他没有按照标准做,就会去提醒跟踪记录。只要企业统一的标准得以完善,无论身处何处的员工开展工作的可操作标准就会立即树立,这样我们的战略执行就有了保障。如何能做到第二步呢?在当今社会,只有实现网络化,运用诸如协同管理平台这样的工具,这一切才能够有保障。
我和自己的团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精确管理落实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并且在用这一平台落实这三件事。当然,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在做好这三件事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要做,这就是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决策层制定好战略,管理者做好三件事,企业管理就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