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血压食疗十三种方法

(2008-12-19 10:19:11)
标签:

养生

保健

菊槐茶

沸水

绿茶

健康

分类: 综合

高血压食疗十三种方法

 

   1、决明茶:草决明250克,蜂蜜适量。用蜜炙草决明,待冷后贮于玻璃瓶中。每用10克,泡水代茶饮。本方能清头目,通大便,可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昏等症。
  
  2、芹菜红枣茶:芹菜350-700克,红枣100-200克,绿茶10克。加水适量煮汤。每日分3次饮服。能平肝养血,清热利尿,理胃中湿浊,除心下烦热,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
  
  3、菊花山楂茶: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30克。用沸水冲沏,代茶。每日1剂,常饮。能清热,降压,消食健胃,降脂,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4、杜仲茶:杜仲叶、绿茶各6克。用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饮用。每日1次。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最适宜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饮用。
  
  5、龙茶散:绿茶50克,龙胆草30克。共研细末,温水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能清热泻火,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鼎盛所致的高血压、口苦等症。
  
  6、栀子茶:源自《本草纲目》。牙茶、栀子各30克。加水适量(或800-1000毫升),煎浓汁1碗(约400-500毫升)。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温服。能泻火清肝,凉血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等。
  
  7、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密盖浸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频频饮之。能平肝祛风,清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胀、眩晕等。
  
  8、复方菊槐茶:源自《经验方》。菊花、槐花、绿茶各6克,龙胆草10克。以沸水冲沏,待色变浓后饮用。每日代茶常饮。能清热散风,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9、山楂荷叶茶:源自《经验方》。山楂、绿茶各15克,荷叶12克。共切细,加水煎或以沸水冲泡,取浓汁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能消脂化滞,降压减肥,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
  
  10、天麻茶:源自《验方》。天麻6克,绿茶3克,蜂蜜适量。先将天麻煎沸20分钟,加入绿茶,少沸片刻即可。取汁,调入蜂蜜。每日1剂,分2次温服,并可嚼食天麻。能平肝潜阳,疏风止前,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
  
  11、绿茶芝麻汤:芝麻适量,绿茶1克,红糖25克。芝麻炒熟备用,每次取5克,另加绿茶、红糖一并入杯,加沸水400毫升即成。能养肝补肾,润五脏,抗衰老,适用于阴虚头晕、高血压。
  
  12、降压茶:夏枯草、茺蔚子各18克,草决明30克,生石膏60克,黄芩、茶叶、槐角、钩藤各15克。①上药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取汁即可。可先后煎2次汁,合并后饮用。②上药共研为末,以沸水冲泡后加盖浸泡15分钟即可。③上药共熬,取汁,加蜜收成膏。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饮服。能清肝泻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目眩等。
  
  13、三宝茶:普洱茶、菊花、罗汉果各等份。共制成粗末,用纱布袋(最好是滤泡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日1次,用上药1袋,以沸水冲泡10分钟,至温频频饮服。能降压,消脂,减肥,适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及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7000有关健康的文章(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综合类健康资讯等),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加油”前必读 //

自助式加油-根据您的需要和兴趣,可在本博首页 “分类”中点击相关主题(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达到针对性强、效率性高的“加油”目的。另外本博首页右上角新增搜索功能也不错哦:)

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文章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

欢迎您收藏本博高血压食疗十三种方法,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  全球第一家中文版电子化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

曾被加拿大中文电台《博客世界》节目,以及凤凰卫视旗下《凤凰健康》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荣登新浪健康“博客秀”。

每次加油最佳时长<30分钟 ! 定期加油,为生命注入能量 ! !高血压食疗十三种方法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