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人际沟通 |
二、维持话题技巧
话匣子开了后,可以运用漫谈资料、自我提示和共同兴趣来维持话题,也要适当地转化话题。
(一)漫谈资料
所谓漫谈资料法,是指在回答问题时透露多点漫谈资料,使对方能发掘更多话题。否则谈话便变得很枯燥无味。
如:〈我不是常在那里买东西的,只不过是在北角上班,有次无意中看到而买的。〉
另方面,我们亦小心留意对方透露的漫谈资料,以便发掘更多话题。如:〈呵,原来你在北角上班的,你做的是什么工作呀?〉
又如:〈你看来好像知道很多有关药物的种类,你是不是做与药物有关的工作?〉〈你的说话语气很温柔,是否喜欢较文静的活动呢?〉
(二)自我揭示法
自我揭示法即自行透露自己的资料,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对方更了解自己,并为对方提供谈话题材,作出平衡彼此谈话内容的作用。但注意自我揭示需与谈话内容有关,不宜过多或太长,视对方反应而定。
内容可包括三个层次
1、与谈论话题有关之个人经验
2、自己对谈论的事项之意见
3、自己对分享事件中之感受
例如:
殷:辉,你放假去了那里玩呀?
辉:去了北京,玩了十四日,很好玩呀。(个人感受)
殷:我上次放假也去了北京,都觉得好好玩!你认为那最好玩呀?(个人经验及感受)。
辉:我觉得去长城最好玩,不过处处都要收钱,真扫兴!(个人感受)。
殷:是啊!我亦有同感,我觉得现在北京已变得商业化,不像以前了。(个人意见)
(三)找出共同兴趣及话题
例如:
与人交谈时,可于漫谈之中,找出共同的兴趣及话题,有助维持话题。
佳:我昨天去了打羽毛球,十分好玩。
莉:我也喜欢打羽毛球,你通常在那里打呢?
(四)转换话题
留意自己及对方是否对谈论中的论题已再没有兴趣。
用〈漫谈资料〉或〈如何打开话匣〉的技巧开展新的谈话内容。
细心聆听,注意对方反应,留意自己及对方是否对谈论中的话题已再没有兴趣。例如自己是否要很努力继续这个谈话内容,或大家要停很久才有回应。如有需要可利用漫谈资料来转换话题,例如:〈我听你刚才讲到……〉〈看来你都很喜欢运动……〉多注意对方谈话中重要的字眼,并将一些有关资料记下,在适当时候有助与转化话题。亦可运用〈如何打开话匣〉的技巧,重新展开话题。除了在话题方面着手外,在过程中亦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