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把自己双眼眼皮翻出来的立陶宛话剧。唐师曾摄
7月8日,立陶宛国家话剧院《大教堂》首演爆棚,第6届首都剧场精品展暨首都剧场60周年纪念演出开幕。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夹在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讲德语,既是西方的东大门,又是俄罗斯彼得大帝觊觎的“西方之窗”。二战前,被斯大林的苏联武力吞并,苏联解体后重获独立,还原波罗的海独立共和国身份。被苏联吞并的还有东普鲁士首府、康德的老家哥尼斯堡,那个“仰望星空的地方”现在改名叫加里宁格勒。
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立足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地理位置特殊而融汇东西方文化,有大气魄,衔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两大艺术体系。
《大教堂》通过一个天才建筑师修建维尔纽斯天主教主教大教堂的故事,以10段圣歌形式讲述历史与哲学,从生存到情欲,从循规蹈矩到革命和镇压。编剧以历史、哲学的修养提出艺术家创造天使还是制造撒旦?谁是艺术的真正主人?表现了原始欲望与宗教信仰,兽性、人性、神性相互交织以及与文化的戏剧性关系。
舞美立体丰满,自始至终用铁链、希腊多立安柱等营造、渲染历史、哲学和宗教气氛。所有力图挣脱命运锁链桎梏的主教、修女、君子、乞丐、婊子、琴师、酒保、国王、革命者……连同建筑师本人,最终都被砌入希腊多立安柱,成为构建大教堂的材料。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掌中三只眼,胯下草泥马 。Thinkpad+Seagate,靠朋友走遍天下。
看生活!放眼世界,目击大事。看穷人的面孔,和牛B者的姿态;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看人类的创造——绘画、雕塑、大厦、宫殿、城堡;看人类的贪婪和杀戮;看美丽的动物;看自然,看山上每一棵不同的树;看自然的反抗和报复;看灾难和战乱;看难以想像的危险;看男人所爱的女人和孩子。看!赏心悦目的看!看!惊愕赞叹地看!看,从看中得收益!
我目睹一位“英雄”的崛起,我记录一个“国家”的灭亡……我是有历史感的摄影家,我是“语像”文学的发明人。
想多远,走多远。Think & Walk。有见地、求实证,思行合一。
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
我自嘲、我自省、我自趣。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
一线耳目,二B喉舌,三陪服务,四海漫游。珠峰南极,火灾地震。洪水瘟疫,暴乱枪击。海湾战争,贫铀辐射。罹患骨穿,再障贫血。奄奄垂死,重度抑郁。颓龄戏笔,百疏一密。贬斥势利,尊崇三闾。只观风月,不知风雨。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普及常识,独立思想。述事言情,悲生悯死。繁琐冗长,见笑君子。失明膑脚,半聋昏聩。得成此书,乃天所假。卧榻沉思,瞑书然脂。痛哭古人,留赠来者。刻意伤春,贮泪盈把。国际视野,职业素养。亲临现场,是为“语像”。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点击图片进入博客首页
无计划、无腹稿,每天拍摄,即兴乱侃。短兵相接,随拍随说,是为“语像”。无立场、无判决、客观记录。漏洞百出,欢迎补漏。
科学的眼光,艺术的语言,讲人的故事。作为新闻记者,我只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基本加工,简单处理后,以新闻的特点、速度即刻传播。不计时间成本地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唐师曾摄”、“老鸭摄”、“和平鸭摄”……为老鸭“语像”文学,版权、著作权归唐师曾。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属职务行为,使用须通过新华社摄影部 010
63072210.
欢迎随时来函来电来短信微信纠正老鸭错误,有则改之,共同进步。
关注、转发、打赏……,您的支持,决定我明天写,还是不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