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俗之间——市井武汉

(2008-01-13 18:01:26)
标签:

武汉

旅游

分类: 旅行、外食
 01.jpg

在武汉的最后一天,一觉醒来已是中午,拉开窗帘刺目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才发现错过了大好晨光,于是慌忙收拾行装,将行李寄存在酒店后直奔汉口。

 

酒店前台的美女告诉我可以在酒店门口坐公共汽车到渡口,再坐渡船过江到江汉路,正合我意,在陌生的城市我总是喜欢尽量多的融进它的日常生活,去感受它最平常普通的面目,而不仅仅是作为旅游者必见的浮光掠影。

 

坐在颠簸的公共汽车上,我如饥似渴地看周围的风景,如果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坐在汽车上赶路时一定是心中挂念着许多的事情,周围的景色对我来说只是掠过的画面,很少能钻进脑子里,但是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并无特别的街景,我却心无旁骛地仔细观察它的一点一滴,一切平常都变得有趣。

 

下车后花1元钱买了渡船票,在渡口陡峭的阶梯上我忽然想到重庆,那些陡峭的阶梯和宽阔的长江,以及嘈杂的人群,难怪,那个逆流而上的长江边的大城市和武汉有着很多相像的地方。

01.jpg

 

江汉路上的商铺一家赛一家的播放着大音量的流行音乐,让人紧张,只想快些逃离。在工商银行门口见到一群老人在阳光下打牌,很安逸安详的样子,他们玩儿的牌我没见过,于是和他们聊天打听玩儿的是什么。

01.jpg

 

回答:“上大人。”

 

上大人,孔乙己?

 

仔细观察他们手中长条形的牌,觉得牌面的字体粗拙,很有装饰感,牌背面的花纹简洁有韵味,很是喜欢,于是向老人们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种牌。

01.jpg

 

老人们很热心地告诉我,从这条巷子走下去,过一个大路口,在有个过早的斜对面的小铺。于是我兴奋前往。

 

过了小路口,走进狭窄的小巷,顿时被熙熙攘攘的氛围所感染。

因为天气好,每家每户都把各色衣物拿出来晾晒,从小件的袜子鞋子到里外衣服、被子枕头,晾在从楼房的窗口中伸出的竹竿上,晾在盘结的电线上,参差穿插着,密密匝匝的。在各色衣物中间是各色的自制腌腊制品,腊肉、腊肠、腊鱼,密密地排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因为是星期天,所以家家都闲适自在,或者刚刚在旁边的小店“过完早”,正站在路边和邻居聊天,或者在家门口和人玩儿牌。小巷中嘈杂却不烦乱,各种声响画面汇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动无比的市井百态图。

09.jpg

 

 

01.jpg

 

那些挂在阳光下晾晒的腊肉腊鱼让人感过年了,层层叠叠地让人看了莫名欢喜,旁边的人看了好奇问我问什么拍下来,我说:“好看啊!”

01.jpg

 

对方于是开心地向我介绍起制作腊鱼的详细步骤来,并且只给我看哪几条鱼是他家的,说:“因为天气好,所以拿出来,晚上要收回家的。”

 

我问:“那么多鱼,不会混了吗?”

 

“怎么会?各家都记得自己的。”

01.jpg

 

很多人都抱怨现在过年“一点气氛都没有!”,在汉口的这条老街上,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我就感受到了浓郁的过年气氛。

 

我在从武汉回北京的火车上看当地的报纸,上面有提到“武汉满街悬挂的腊肉腊鱼有碍观瞻,影响市容”,我不知道写文章的人所谓的“市容”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觉得密密的腊肉腊鱼真实地反映了民生,欣欣向荣的生活怎会影响市容呢?

01.jpg

 

话说回来,我在老街里游荡了半天,其间忍不住又吃了一碗热干面及一大块煎饼,还是没找到老人们说的卖“上大人”牌的那个小店,在我快放弃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一家卖针头线脑的小店:“有上大人吗?”

09.jpg

 

没想到老板说有,于是我买了一黄一白两种颜色的“上大人”。回家以后上网查询,才了解到这种牌是流行于湖北地区的一种纸牌,这种纸牌牌面从头到尾有24种图形,每种图形在口头上用一个字命名,分别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福、禄、寿”。每种图形有5张牌,整副纸牌共120张牌数。

09.jpg

 

从老街出来,我拿着地图徒步走向利济路,去寻找传说中最好吃的热干面,虽然由于信息误差,我走了不少冤枉路,但是在吃到李记热干面的那一刻起,一切疲惫、委屈都化为乌有。(详见寻找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

07.jpg

 

其实在陌生的城市中,我喜欢自己去寻觅、探索,觉得那样会有更多的惊喜会意外而至,在不断的问路、打听、闲聊中逐步地认识这座城市,就如同在不断的接触中逐步了解一个人一样,每一步都是细细感受、慢慢消化的,在逐步了解以后,城市的形象会更加丰满清晰,那时候,你和这座城市之间因为种种细小的事情而有了情感联系,也许你就会因此爱上它。

 

在夕阳中,我转悠到精武路,买了两大包鸭脖子准备带回北京送朋友,精武路与我想象的有些差异,原以为一条街满满全是鸭脖子,却原来只有路口的7、8家,不过那样如山般堆积的鸭脖子,姑娘们身手利索地将鸭脖子四根一并,“当当”几下快刀,将其宰成小段,再现抽真空包装起来,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除了鸭脖子,还有卤制的各种鸭的部分以及藕等蔬菜售卖,我买了鸭脖子、鸭胗、鸭肠、藕等,满满两大包!

09.jpg

 

在武汉的3天有太多的美食记忆,如同这个城市给人的印象一样,辛辣、鲜活、生动、繁杂,朝阳中的户部巷,夜色酒影中的吉庆街,路边小店的菜苔和萝卜汤,老街中的牛杂粉。。。。。。让人回味无穷。

j1.jpg

 

忽然想起在武汉的第一天,晚间坐车去吉庆街宵夜,当汽车跨过灯火通明的长江大桥,车里每个人都想到“天堑变通途”,当车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何老师忽然对我们说:“那里就是古琴台,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地方。。。。。。”

 

哦,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已是三千年以前的故事和人物了,几千年中国历史在这片九省通衢的地方融汇了太多的故事,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未知的太多太多。


相关文章:寻找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

          动静之间——口舌和眼睛里的武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