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武汉磨山东湖户部巷 |
分类: 旅行、外食 |
认识一个城市,一定是从它的景色、它的美食开始的,在口舌和眼睛的触碰中,城市的形象性格才逐渐清晰起来。
以前对武汉的印象仅限于一个“庞杂的、繁荣的交通枢纽”,而对它那些鲜活的,还冒着蒸汽或者泛着波光的点滴却没有好好感受过,这次在武汉,可以有时间从容不迫地去慢慢感受,在尝与看之间,武汉在我眼里愈加清晰。
一早,我们就来到户部巷“过早”(吃早饭),来之前对这个拥有无限美食的地方就很向往了,除了我之前讲过的热干面(寻找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 )以外,豆皮、汤包等等都是心仪已久的美食。
瞧这目录,我们从户部巷的另一个口进的,进去就看见这个大牌子立在路边,扫了一眼,根本没耐心仔细看,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

这个武汉人叫“臭干子”,可是我觉得一点都不臭,不就是煎豆腐吗,下了很多佐料,有浓郁的孜然味,一大清早就吃一块貌似羊肉串的豆腐,感觉比较奇怪,也许这个不属于“过早”范畴。
户部巷内熙熙攘攘,清晨的阳光洒在街巷中,每个人脸上都镶着光辉,在一顿饱饭以后是充满希望的新一天。
据说这家糊汤粉很好吃,我没吃。后来我在别的地方吃了,应该是没有这家好吃,我觉得浸在糊糊里的油炸散子特别好吃。
各式荷叶饭,就是现炒的炒饭,有位同志很没有追求地要了这么一个貌似正餐的扎实货,然后什么都吃不下,被我耻笑半天,不过,这个炒饭真的很香啊!
终于见到了我盼望已久的豆皮,豆皮就是用绿豆面摊成大薄饼,加鸡蛋,铺一层糯米然后加笋啊、肉啊、豆干啊什么的,再铺糯米、豆皮。我热爱各种糯米类的食物,所以,一件这个就扑上去了。
来张特写,有食欲吧,这里面加的是牛肉笋丁,很香,只是稍微有点咸。
吃完了豆皮再来碗甜汤之类。
大名鼎鼎的面窝,不过我吃不下了
。

正在炸的面窝
烧梅,就是烧卖,糯米香菇肉馅的,太油了。
户部巷好吃的东西太多,还都是比较管饱的,于是只好面对很多美食遗憾了。有机会再来吃!
吃饱喝足决定去附近地黄鹤楼逛逛,走到门口发现居然要50大元一张门票,我可不想花50元看钢筋水泥的大楼一座,于是在这个大门口远远望它一望,挥一挥手,啥也不带走。
顺着某条街闲逛,忽然对面马路伢子从天而降一根巨大的树干,吓我一跳,发现原来树顶有人正在锯树枝,正在惊叹树上的人勇气了得,忽然发现从这个角度看黄鹤楼不错。
决定坐车去磨山东湖玩儿,和一个卖玉米的打听我该坐什么车,本以为我不买她的玉米,对方也就没有义务充当我的公交热线,结果对方特热情地给我好几条线路的建议,最后我坐了515,好像。
武汉人都很热情,我堵在515上车的投币口那儿,又找零钱,又问司机“是磨山好玩儿,还是梅园好玩儿?”居然没人和我急,还认真回答我的问题,要在北京估计一车都会怒了。
最后我还是选择到了磨山,一路上公交车行驶在两边都是湖水的林荫道上,阳光暖人,真是惬意,心情大好特好。
进了磨山,正在琢磨有什么好玩儿的,忽然看见租自行车的,租车大爷更是热情,不仅给打折,拿出一张及其写意的磨山地图给我们讲解行车路况,说:“只有一小段得推着走。”
大爷啊,我们基本都是推着走的!
上山骑不动,俩人站起来骑还原地不动呢,下山呢,嗖嗖的,刹车都快捏不住了,这一大圈骑下来(我们花了3小时),比扛活还累。
不过在某几个瞬间,山间有那么一小段平地的时候,俩人骑着车,小风吹着、阳光暖着,那叫一个“滋”啊!
磨山内除了自然风光没什么特别的,那些所谓的各种景点都是近期人造的,没啥意思,40元/人的门票太贵了,照我说收5元卫生费差不多了,最好免费,大好风光应该让市民们尽情享受啊!
公园内很安静,没什么游人,有时候我想,那一大片临湖草坪要在成都得摆上多少桌麻将,得有多少人在阳光下喝茶晒太阳啊,怎么这么大好风光都没人呢。
我们停停走走,看见风光好的地方就停下来。
荷花池,一池残荷总让人想到“菡萏池寒瑟晓风”、“留得残荷听雨声”这类有点凄凉的句子,其实,残荷之美,不亚于田田荷叶时。
我很兴奋地拣了很多巨大的莲蓬,想要带回家。
干莲蓬放在室内作装饰很好,可以用装饰盘装起来,也可以安装上杆,插在花瓶中,还可以处理成金色、银色等。
一大包莲蓬我跟宝贝似的带着,结果还是在晚上进酒店以前给丢了
。

未完待续。。。
前一篇:会动的椰茸小丸子
后一篇:雅俗之间——市井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