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的爆发,大家心里要有杆秤

(2021-11-11 17:01:38)
基本上就是一句话——房地产救了今天的A股。之前都说地产和股市是水火不容,市场不好说是资金都去炒房。结果返回头来一看,所有人都对A股只是玩玩,只有房地产和大A是真亲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这样的反弹能持续吗?

地产的消息成为今天市场的强心针,银行、地产、建材、工程、物业、甚至下游的家电装修都在上涨。

也是在老三样高位反复剧震之后,第一次出现新鲜血液。

想想也能明白,地产商不用死了,银行不用坏账了,上有产业链有回款了,下游的家居消费有拉动了。看上去每个人都有了光明的未来。

但是不要死和好好活还是有区别的。沈阳的消息划定了当前经济环境下,地产调控的下限——即不能触发系统性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抬升整个行业开启新一轮涨势。

市场各种乐观的估计,只能说是对于经济太缺乏想象力了。很多互联网上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挪用到股市上来是真的会坑出血来的。

7月至今的政策无法阻挡负反馈,即开发商死了---土地市场死了,以上二者,导致老百姓要么担心买了房没人盖、要么担心买了房马上就要跌。这实际上直接导致了之后的一系列事件。

现在让央企收购,开发商不死了,但这不意味着土地市场就又行了。毕竟日本泡沫经济的前人殷鉴不远。尤其已经有了德国日本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再前面,以及国内的政策方向来看,已经非常明确,不会再走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老路。近期所有共同富裕,对垄断资本的动刀,解除当代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本质上都是再走当年西德在广场协议之后的老路——刺激内需的扩张拉动消费。

所以不论是回顾之前的政策风向还是预测未来的政策基调,房住不炒是不可能变化的,当前的政策仅仅是让行业不要爆发风险,活着即可,但土地市场估计还是不行,这也是为什么要加速推房产税,这是国家要让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

但是,只是因为担心烂尾而不买房的居民会买了,所以,基本面能改善,这意味着有一些公司Q4销售同比增速能阶段性见底。

而上游企业不需要担心回款压力。可对于下游和中游的地产商来说,不会再重现黄金十年的风采了。这一点要注意。所以短期地产的上涨,我们可以认定为是修复性反弹,参与价值就见仁见智了。

而依托这种情绪走出来的反弹,能够走多高?要不要参与?我觉得不说毫无忌讳,至少大家在操作的时候,心里要有杆秤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