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陆军总装的一则消息把今天军工股的屁股给捅了。很多人认为军品也要集采。然后套用了医药股动辄90%砍价的逻辑,怎么说呢,我觉得对于看热闹的群众道理可以类比,但是对于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咱们必须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
军品降价是客观存在的,某些大类军品放量集采降价也是在预期之中的,但绝非市场认为的突然集采降价。早在2021年4月14日,中国航天报报道,航天两大集团联合发表《关于推进航天型号元器件联合采购的声明》;
之前碳纤维就进行过一次集采,不过最终也就是“未来两三年阶梯式降价,最终降30%左右”,跟医药动辄90%的“自杀式降价”完全是两码事。
尤其与医药集采完全不同,医药是大量仿制药企业针对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领域拼下限,但军品尤其合格的上游供应商本身就有限,不存在很多竞争者,高端材料领域有核心资质的就那么几家,尤其没有海外巨头砸价。所以别说现在仅仅是陆军总装出的相关文件,更别说这里面明确讲了——重点是不要浪费钱,而不是为了低价而低价。
就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个文件并未涉及空军,而目前上游材料的需求主要是受空军战机推动,所以只是陆军集采的话,对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很小
而从行业供需来看,目前军品上游很多分支是供不应求,以抚顺特钢所在的高温合金分支为例,目前产能跟不上需求,2020年把2019年剩的几百吨库存都拿出来卖了。在产业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出现大幅降价是不现实的。
我们一再强调,军工本轮行情,并非产品涨价逻辑驱动,也不是以往的事件驱动,而是在十四五订单的大逻辑下,量增带来的业绩提振才是核心驱动力。其实军品降价是一直客观存在的,军工上游基本都在执行招标采购,逐年降价也是事实,只是新产品补充叠加放量采购规模效应,量升不仅能补上价跌,利润率也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对那些竞争格局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
所以真的要说有什么影响整个板块,不如看看最后一周军工股中报的情况,如果整个行业中报继续维持高增,那么短期的利空会成为金坑,反而是继续关注的机会。
前一篇:医药暴涨背后,谁在数钱
后一篇:再次重申军工板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