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师说 | 医生,我孩子脚底长了个东西!

(2015-12-05 23:37:49)
标签:

陶思璇

王惠民

健康

足底疣

分类: 心灵随笔
疣这个病毒到处都有,每个人皮肤体质也因人而异,有时候全家只有一个人有等等,所以到底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我个人是有所怀疑。 不过勤洗手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了。——王惠民医师说 <wbr>| <wbr>医生,我孩子脚底长了个东西!
足底疣/跖疣
上个星期有一天有三个病人不约而同都来看同样的病,主诉都是脚底长了个东西,三个病人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家长都很担心,以为有什么东西跑进去脚底了。 三个小朋友的都没有说不舒服,倒是家长很受不了这个东西的存在,希望我能赶快把它处理掉。


这个长在脚底,粗粗的,表面有黑黑一点一点的,一般不疼的东西叫做“足底疣 或者是 跖疣” (见图)。

医师说 <wbr>| <wbr>医生,我孩子脚底长了个东西!
我想尽快处理足底疣

足底疣跟其它地方长出来的疣一样,都是有于人类乳突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很多十岁以下的孩童,因为皮肤的抵抗力还不太成熟,看到这个病毒没有什么反应,容许它成长,有的人只有一个,有些人则可以长很多个。 (如图)

医师说 <wbr>| <wbr>医生,我孩子脚底长了个东西!

一般来说,疣没有什么症状,有时候病人也不知道自己长了,偶尔可能因为长得地方是着力点或者被鞋子压迫到才会疼,或者是长得很大也会不舒服,表面看起来有些会有一点一点黑色的,是因为微血管从里向外生长的关系。

跖疣的治疗方法不少,但由于疣是很顽固的,有时候要试好多次才能够彻底把它消除。 如果小朋友没有特别不舒服,我通常会建议不理它,因为有些时候它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自己消失了。 只是大部分的家长都不太愿意,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一段时间”会是多久,有可能几个月,也有可能几年。 而且有些人怕会传染给自己或其他小孩, 就想尽快处理。

常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各有利弊,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在此跟大家介绍:

水杨酸: 它是最普遍的第一线的疗法,可以用塗的或贴的,主要是让皮肤脱皮,把有感染到病毒的患部一层一层慢慢的剥落。

效果嘛,因人而异。优点是它一般不疼,小孩子可以接受,缺点是疗效慢,有些人塗了几个月都没起作用。

防水胶带 (duct tape):

这是几年前发表的疗法,方法是把防水胶带(电影里常见被绑架的人嘴巴贴上不让她说话的那种)贴在疣上面,贴6天,如果掉下来,再立即贴上去,六天后,把它拿下来让皮肤泡泡水,透透气,顺便把患部用类似指甲锉的东西把它磨平。

  隔一天之后再贴胶带一个星期, 再透气一天,如此重复两个月,疣可能就会消失了。

  原理是因为患部的皮肤遭到刺激,使它起了局部的发炎反应,免疫系统就把病毒消灭。这个疗法的优点是省钱有不痛,缺点就是还是需要时间,可能也要好几个星期才会有看到结果,而且胶带可能常常掉如果贴的地方容易流汗或沾水什么的。

液态氮:

这个方法简单快捷,利用它零下196度C的温度瞬间把疣跟其周遭的皮肤冻死,几天之后皮肤会长个小水泡,然后就慢慢好了。

  优点是比上述两个方法快,疗效一两个星期内就可以看到,缺点是会痛,小朋友一般不太能接受;另外有些比较大的疣,需要好几次重复治疗才会好。

斑蝥素98%(Cantharidin),这个我以前在国外用过,效果不错,是一种从昆虫中提炼出来的液体,涂在疣上面会让患部长一个水泡,过几天疣会跟着水泡掉下来。


塗的时候不痛,是它的优点,效果也蛮好的,只是我在国内还没有见过这种药。

手术:

比较顽固的疣,有些时候可能得让皮肤科医师用电烧的方式把疣跟其附近的组织除掉,优点是快,缺点是患部需要做局部麻醉,所以小孩子要挨针,不是容易接受的,尤其是把麻药打到脚底或脚趾附近。

  感染的机会也可能比上述的疗法高一些。

激光:效果不错,就是费用高,会痛,而且也不一定是治疗一次就好的。


艾达乐5%咪喹莫特乳膏: 这原本是用来治疗长在生殖道的疣(性病的一种),现在很多医生也拿来做足底疣的治疗,因为所有的疣都是因为不同的人类乳突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疗效理论上应该都差不多。

  这个乳膏一个星期塗三次,晚上睡前塗,白天洗掉,疗程要8到12个礼拜。 优点是不痛,缺点是费用高,疗效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


能预防多好
足底疣要如何预防呢? 能预防吗? 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要避免直接接触它,也不要去扣它,走路的时候不要打赤脚,碰到的话要洗手, 等等,不过这个病毒到处都有,每个人皮肤体质也因人而异,有时候全家只有一个人有等等,所以到底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我个人是有所怀疑。 不过勤洗手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了。


本文原创作者王惠民,编辑/冯祺。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发请标注:原创作者王惠民,转自公众号taraprem;商业性质的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留言联系:taratao@taratao.com欢迎转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