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养成计 | 宝宝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2015-12-03 21:58:51)
标签:

育儿

陶思璇

田先

幼儿园

分类: 心灵随笔
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的难处,但同时也要用轻松的心态让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一定能逐步适应的。——田先宝贝养成计 <wbr>| <wbr>宝宝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宝宝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
最近开学了,很多家长都向我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很不适应幼儿园,各种闹腾各种哄,效果也不明显,心力交瘁。你的孩子是否有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和大家分析下宝宝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

宝宝不想上幼儿园主要有两大类原因:

分离焦虑:从七八个月开始,很多孩子喜欢用哭声“拴住”妈妈,这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它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新环境适应:幼儿园中有很多需要孩子适应的“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许在大人眼中是小事,但在孩子眼中,那就是“大事”,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可简单训斥说教了事。宝宝要适应的幼儿园新环境包括以下3大方面的内容:人:老师、小伙伴。事:活动、规则。活动指幼儿园的各种游戏、活动、课程等,规则是指幼儿园对孩子在各类活动中的各种要求,比如不可以大吵大闹,上课要安静,听老师的话,睡午觉,吃饭上厕所要定时,玩玩具要先来后到等。物:装修、布局、设备、玩具、物资、食品等。

如何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宝宝爱上幼儿园?总的来说,宝宝爱上幼儿园要闯3关:

身体关:身体免疫力不够,就容易感染和生病。心理关:增强安全感,化解分离焦虑。

能力关:集体生活对孩子自身会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整理、上厕所等基本能力,以及语言、交往、学习等能力。

身体关和心理关
今天我们先讲讲前面的两关:身体关和心理关,该如何帮助孩子共同度过。

身体关——提升免疫力

规律作息:尽量在9点前入睡,这样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这是长高的秘密哦!每天适当午睡。

晒太阳:不要给孩子涂防晒,否则无法合成维生素D3,影响钙吸收。早晨和傍晚的阳光不会晒伤孩子。• 户外运动: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给孩子穿得宽松舒适点,确保身体在运动时能舒展,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别穿连帽衫,容易发生勒脖子的危险。• 均衡营养:饮食搭配合理,确保孩子充分的营养。

心理关——增强安全感,化解分离焦虑

这部分我从两个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是入园前可以做的,一是送孩子入园时可以做的。

入园前可以做的:

告知:向孩子说明要上幼儿园的原因,如妈妈要上班、奶奶要回老家等,没有人陪你等。带领孩子去上班的地方看看,让孩子理解什么是“上班”,知道妈妈还会回来。

准备:和孩子一起准备他上学的相关物品,比如书包、文具、水壶、饭盆等;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对他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依恋物”,让孩子带着去上幼儿园,当他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时都可以看到和握住这个依恋物,从而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亲切感与温暖感。依恋物有2类,一类是和孩子最亲的人有关的,比如妈妈的小丝巾、手帕、照片等,或者是你和孩子约定的和妈妈有关的某个物品,比如有家长就和不爱喝水的孩子约定,孩子带去幼儿园的杯子代表妈妈,思念妈妈时就可以喝一口水,代表妈妈的爱,既解决了孩子不爱喝水的问题,也解决了依恋物的问题,一举两得;一类是孩子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比如某个小玩具、某本书之类。

训练通过绘本引导、渐进分离游戏来训练孩子适应分离。绘本在末尾我会给大家推荐清单,这里先重点讲讲渐进分离游戏。你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找妈妈或者爸爸”的游戏,刚开始,爸爸妈妈可以短时间地离开孩子的视线,但要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让他顺着声音来找到你。然后,这个时间可以加长,距离可以拉大,让孩子形成
信任:现在爸爸妈妈不在,但不久会回来。直到较长时间的离开,但是这个时候要跟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会在……以后回来,你就在这里……我们会到时候准时过来的”。说完之后离开,要准时回来,巩固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要轻松:如果孩子也从父母那里读到了同样的焦虑,那么,他自己的焦虑也会被进一步放大。要帮孩子走出焦虑状态,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放松些。比如不要老说:明天你就要和妈妈分离了,妈妈会想你的之类。或者:你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好担心你啊,吃不饱饭怎么办?不会XXX怎么办?

送园时可以做的:

约定前一天晚上可以和宝宝说: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妈妈才会高高兴兴工作,老师和小伙伴们也都会高高兴兴的,你想让妈妈高兴吗?那我们明天试一试?早晨出发时再次提醒宝宝:今天宝宝去幼儿园,妈妈去上班。下午妈妈一下班,就去接宝宝,然后咱们一起回家来,晚上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绘本,妈妈陪你入睡。这样,让宝宝心理有一个准备,知道过一会儿妈妈就要去上班,而且下午会回来接我,分离焦虑就不会在幼儿园离别的那一刻爆发得过于猛烈。

告别:不要悄悄溜走或者是欺骗孩子,这只会加剧他的不安全感。设计一个和孩子独特的告别仪式并坚持,比如,到窗口和妈妈再见,和妈妈拥抱一会儿、亲吻后再见等等,都会产生特殊的效果。告别时一定要坚决而镇定温柔,如果你也表现得依依不舍,孩子就会哭得更厉害。

安抚共情但不煽情,坚定、温柔、轻松。你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的难处,但同时也要用轻松的心态让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一定能逐步适应的。所以,你不能煽情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安抚孩子一定要有时间底线,不能没完没了,哭了又哭、抱了又抱、说了再见还回头,都只能更加激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下面这几句话大家可以分析下,哪些适合对孩子讲,哪些不适合?这有什么好哭的,幼儿园多好呀!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也很难过!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吧,妈妈最多再陪你5分钟!我相信宝宝等会一定能自己进去的!没事,妈妈下班就会准时来接你,你看其他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进去了,宝宝也一定可以做到的!
第一句没有共情,第二句过于煽情,后面两句就比较好。你答对了吗亲?

能力关——提升适应力,融入新环境
这部分我给大家从3个角度来分析讲解。

整体环境适应能力:

提前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和家里的不同,重点体会幼儿园的“规则之美”并在家预演。比如听口令行动,妈妈扮演老师,其他人和宝宝一起扮演幼儿园的小朋友,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有规则的集体生活。

 

不要把幼儿园说得太好,也不要负强化。比如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你的老师,这就是说得太好,老师是不可能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孩子去了后一看不是这样就容易有心理落差,反倒更想念妈妈。比如:还不赶紧睡觉,明天要上幼儿园,可别迟到。这个都不会,看你去幼儿园怎么办!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让老师管你!这些都属于负强化,不要动不动和幼儿园联系起来恐吓甚至威胁孩子。

提前制作一个与老师交流的好工具——宝宝的简历,在开学时带给老师,帮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你的孩子,上面包括宝宝的以下四项信息:

大名小名+照片

身体状况:过敏源,特殊情况如严重尿床、先天性疾病等

性格倾向:外向还是内向,活泼,调皮甚至捣蛋,害羞,喜欢怎样的沟通方式,比如喜欢表扬,不喜欢被当众批评等。

吃喝拉撒玩睡等生活习惯:通常饭量是多少、渴了饿了会怎样表示、一般什么时候会大便、有便意了会如何表示、喜欢玩什么游戏、在家的午睡时间等

多聊幼儿园的开心事并鼓励孩子。这不是讲道理式地说幼儿园好,而是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强化其中快乐的体验,这时可以多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并进行适时引导。提问时要注意以下3个原则:

正面而非负面:今天没挨批吧?今天乖不乖,听话没有?客观而非评价:今天老师表扬你没?快乐而非知识:今天学了什么?

上面这几个提问显然都不符合原则,你可以这样问:

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今天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最开心?

孩子有应答时,要记得进一步深入追问如:为什么?具体说说看?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属于不问还好,一问就更容易担心和受到刺激,碰到这种情况就赶紧打住,别再问了。所以问完后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如果他愿意表达当然更好,不愿意不要强迫。

生活能力:

及时发现孩子的生活难题,及时训练,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缓解孩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吃饭:半小时左右,不挑食。 喝水:杯子喝水,渴了会说。 午睡:晚上8点半上床、9点之前入睡;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12点午睡就不会太困难。大小便:规律大小便,自己穿脱裤子,要便了会说。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穿衣穿鞋。整理小书包。固定个人用品:毛巾、杯子、牙刷等。身体不舒服懂得说出来并指出具体位置。如果宝宝生活能力稍弱或不习惯怎么办?加强训练鼓励宝宝自己向老师提出需求和老师加强交流,说明孩子情况,请老师适当辅导和提醒

人际交往能力:

经常与老师交流孩子的特点及表现,并让孩子看到这一亲切情形,带孩子到老师家拜访,都能逐步帮助宝宝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指导孩子和小伙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成为好朋友。比如鼓励孩子带小礼物分享给小伙伴,找离家近的小伙伴一起上下学一起玩,邀请同班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外出聚会等,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孩子之间容易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帮助孩子去有意识地适应一个新环境。

通过绘本、故事等教会孩子合理地沟通、表达及人际相处。


绘本清单

最后,统一给大家推荐一个绘本清单,帮助宝宝针对性地提高各项能力,适应幼儿园生活。

适应学校:汤姆上幼儿园,魔法亲亲,小阿力的大学校,我上幼儿园了,小猪奥利薇的重要一天,大卫
自我管理:小熊宝宝绘本,我要更出色,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不用说孩子会听,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人际交往:我喜欢你,没有人喜欢我, 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 国王的蛋糕, 乖乖兔找朋友

特别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不是快刀斩乱麻,不要指望一招灵马上好,请家长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系统组合运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方法,用轻松的心态、积极的引导,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痛苦期”。大人改善一点点,孩子进步一大点,你的行动越快,孩子的“痛苦期”自然就越短,马上行动吧,亲们!



本文作者田先,编辑/冯祺。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发请标注:作者田先,转自公众号taraprem;商业性质的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留言联系:taratao@taratao.com欢迎转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