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 陶思璇:先找到自己,再谈情说爱
(2015-09-02 22:50:57)
标签:
情感陶思璇自己男人婚姻 |
分类: 心灵随笔 |
—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让我教人怎么抓男人,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怎么维持住一个婚姻,我也不感兴趣。我不想那么功利。”陶思璇出书了,这次她淡化了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当你是治疗师的身份时,是被框住的,要客观中立,不能有明显的偏颇,要循规蹈矩,要极其严谨。”这一次,她只想当一个有心理学背景的闺蜜,陪你聊天。“角色身份一旦换了,就可以自由的表达,毕竟我不是神,对于一些事物,我有我的看法,或许它会偏颇,但那是我自己真实的声音。”
即便,她想表达得更任性一些,但那些支撑她表达的东西,依然是严谨的,比如书中的案例,没有天马行空的虚构,基本都是几十个小时做下来的真实案例。
她会坦诚地说说自己,“我就是单身啊,我妈会絮叨我,但我不会想着去改变她。”她也会以一种“反调”的精神表达所见“我给总裁班的女企业家和有钱人太太也上过课,她们外表光鲜,但我们一定要羡慕吗?他们也有忍辱负重的时候,她们可能在和自己一屋子的包包谈恋爱,自我催眠爱人爱我。”
她不会麻辣地骂醒谁,但也会笑着直戳痛点。
痛了之后,要解决的是什么?
是爱自己。“原来是脑子知道,现在是身体知道,这个世界上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是其他人,你可以强迫自己去做佛陀,原谅和宽恕其他人,但是你可能无法原谅自己,原谅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当你真正爱自己,你不会觉得那么累那么苦,也不会得不到别人的爱。”她想致所有在爱中迷惘,在成长里困惑,对男人疑惑,对自己怯懦的好女子。“你的美好不是因为找到了谁,而是因为看见自己,爱上自己。”
Q:咨询时面对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A:亲密关系。
Q:怎么理解关系?
A:所有的关系,都是你跟自己的关系。你喜欢一个人,一定是他身上有你喜欢自己的一部分,同样,你讨厌一个人,一定是他身上有你讨厌自己的一部分。
Q:什么年龄段的问题多?
A:一般30岁到40岁之间的已婚人士最多。30岁前恋爱不顺利天经地义。40岁以上咨询的也不算多了。感觉我们是一个要婚姻不要质量的国度。
Q:太多没有来看心理医生的或许婚姻质量不错呢?
A:我丝毫不认为那些不来看医生的婚姻就没有问题,丝毫不这么认为。
Q:你理解的质量要素是?
A:一个理想的婚姻具备三要素:自由、平等、尊重。要有来去的自由,并且是双向的。至于尊重,找到一个真正尊重女性的男人,概率比发现恐龙还低,通过钱和性这两件事,就能知道他是否尊重你。能帮你拉椅子,把自己收拾的体面,说话注意,做到这些,是很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看他如何对待家里人,怎么对太太的。我见过所谓的模范夫妻,先生每年安排假期带太太去国外度假,还有摄影组化妆师服装师跟随,每天都像拍戏一样。有新款的奢侈品牌包包上市,都会送给太太,但这些都是太太最需要的吗?他给太太配了车和司机,但是出行的前提是,自己不用这车,也没有太太需要陪同出席的场合。大家感觉如何?或许会羡慕,但我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至于男女不平等几乎是骨子里的,虽然我们现在能听到不同声音,宽容度在加大,但还并不够。还想说的是,女性可以教育男人学会尊重你。比如,可不可以不做别人的婚外情。清楚自己要的关系,为此争取,现实中,很多中国女人不争取,一旦成了小三,还配合着男人东躲西藏。
Q:你在咨询时会给大家分析这三要素吗?
A:作为治疗师,我不管这个,治疗标准就是你高兴就行,施虐狂和受虐狂也是黄金搭档。自由平等尊重,是你要体验过才能知道,一个一直生活在奴隶社会的人,压根就不会知道什么叫不被尊重。
Q:有没有觉得自己的高标准蛮异类?
A:会啊,所以很少说。但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一点都不是。我只是在争取人的权利,仅此而已。
Q:面对那么多咨询中的问题,如何让自己觉知?
A:会找导师做督导,会不断学习,我听到N多人说,“再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像你那样舍得花钱搞自己”目前,我在德国治疗师协会学习。
Q:结婚是大事,但在你看来,不少婚姻还是蛮儿戏的?
A:婚姻是中国人的终身大事,到一个年龄段,一定要把自己嫁到,未必经过长期接触和深入感受。仿佛女人如果不结婚,就蛮惨,不管她看起来有多风光,大家都会猜测,她实际过得很不好很痛苦。生活中有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除了婚姻还有其他生活方式吗?
Q:独身也是一种,你曾创办中国单身女性网,初衷是什么?
A:那个时候有一些女性主义的色彩。女权是把男人打倒在地,狠狠踏上一脚,我们可以做得像男人。而女性主义不与男性为敌,只是要求女人被尊重,但不是要用柔软的方式。中国女性要学会独立,心理独立,人格独立。我想强调的不是单身的身份,而是单独的个体意识。
Q:你的意思是女人不一定都得那么温柔?
A:这个世界除了女汉子和撒娇的绿茶表之外,还有什么路?为什么不可以飒爽英姿?性别意识是被教育出来的,3岁到6岁就学习到我是男人还是女人,要成为什么样的男人或者什么样的女人。我的主张是,尊重你自己的状态,凡事都利弊双行,凡事都有因果,这个果一定是一半对一半,没有绝对的东西。你的特质也是,表现成女汉子一样去争抢也好玩,但你不会每场都赢,输的结果要承担,施展女性特质去得到更容易些吗?没准背后也有你无力承担的内容。
Q:书的主题是爱自己,如何锻炼这个能力?
A:拥抱自己,通过你的动作就知道,你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熟悉还是陌生。身体是不会撒谎的。
Q:其实爱自己也是一种爱他人?
A:和别人的关系,也是和自己的关系,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一定不会真的爱别人,所谓的爱是假的,是以爱的名义的绑架,当你把自己料理好,才会真正的宽容。人的天性是喜欢锦上添花,把自己搞成一批锦缎,会有很多人来锦上添花,你可以选择要或不要,而不用去诱惑别人来送花,但是如果你把自己过得一塌糊涂,要求别人雪中送炭,那就比较悲催了。往往人们不愿干这事。
Q:同样,能爱自己,那么独处也是一个不错的状态,你不会把独身和爱的能力的欠缺挂钩吧?
A:如果一个女孩子找我,我给她上的第一课,会是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恋爱结婚的,只恋爱不结婚的,连恋爱都不要谈的,床伴儿,独身主义,在家修行,没有什么一定。不是你要采用哪个,而是你适合哪种,你真正想要的是哪种生活方式。我压根不认为有多少人真正具备爱的能力,我们大多是有对爱的需要。当然,对于亲密关系,彼此需要也很美。但我更想辨析的是,一个人真的能把自己过得很好,可以独处,可以和自己作伴,那么她心里其实是有了一个跟自己很好的关系,她不需要和别人再建立关系,不能因此说这个人有问题。但另一个状态是,你跟自己的关系很烂,你特别需要一个与他人关系,但你又死活建立不起来,这才是有问题的。
Q:即便对于前者,也是要有舆论压力的。
A:在北上广,还好一些,主流价值观对婚姻的态度还比较开放,社会舆论的压力还不那么大,但如果在二三线城市,主流价值就是要一夫一妻制,背离主流,就意味你要承担,你不能说,
Q:你自己现在状态如何?
A:我单身,但我过得很好,有时也和我妈讨论,她会说,结婚吧,这样有人照顾你。我会反问,在我们住的社区,男人照顾女人的有多少比例?她又说,你一个人打拼多辛苦。我说是啊,我一个人已经够辛苦,回家想休息,如果回家还要照顾另一个人,你觉得我辛苦的还不够吗?她说我不要要求太高。我说那找一个人我养他,你也不乐意吧?比我收入高的人,他们有多大可能照顾我,优秀男人大多是要找保姆不是要找公主的。好朋友吴迪说,“你既不愿意养别人,也不愿意给别人打洗脚水”是的,两个都不想做,只能单身,我认可这种状态。
Q:给希望关系良性发展的人一些提醒呢?
A:关系是互动共谋的结果。如果关系糟糕双方各打50大板,没有绝对的受害者也没有绝对的施暴者,都要承担责任。男人说女人很势力很物质时,先反省一下自己,你怎么把一个当初追求的好女孩,变成现在这样。女人说男人糟糕时,也要看看自己,你怎么把当时你看上的男人变成这样。从自己做出改变,如果你可以对自己要求高一些,对伴侣的要求高一些,你能得到的关系品质就会高一些。找到高品质的关系是很好的支持和滋养,两个人都能放松下来,真实的面对彼此,不仅快乐,还很健康。
陶思璇想把所有女性的美好都告诉你,告诉你恋爱的真相、婚姻的秘密、成长的条件、爱的形式、生活的无限可能,然后,她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教你用智慧去走,用心去看,当你真正爱你自己的时候,这世界为你准备的爱和美好才能被你看见。
陶思璇: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催眠治疗师、两性情感专家,被称为“心灵魔法师”。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