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随便给孩子下定论,会使孩子失去自我
(2014-08-27 12:22:54)
标签:
情感 |
分类: 心灵随笔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会总结归纳自己的经历,通常思考赋予他们不同的意义。但是,如果他们和自我“分裂”开来,就会失去这种有价值的技能。
正如在平整光洁的镜子中,才能看清自己一样,当我们的个性不加扭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在养育者的培养、支持下,自有地表达自我的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
当一个人给自己下定论时,扭曲现象就出现了。例如,如果我说,“我饿了,”有人却反过来对我说,“怎么可能呢,你刚吃了没多久。”他们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
即使我们的父母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使我们与自我分裂。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失控。家庭或者文化环境,对我们的表现和行为也起着限制作用。“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要做得太过分。”“坚强点。”
所有的分裂只是个程度问题。下面是一些孩子被反向的定义限制了人生体验和阻碍自我认识的例子。
大家通常认为女孩应该是“温柔贤惠”的,而男孩则被认为应该“有点淘气”。如果一个女孩不跑不跳、不乱攀爬,大家就会说她像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如果又跑又跳、爬上爬下,人们就会说他像个小子。
在童年,我们依靠别人的评价来了解内在的体验。当别人确切表达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描述和接受它们。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对你说:“你好像受伤了,让我瞧瞧。”实际他是在对我们的体验下结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清醒地了解内心感受,否则就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我们甚至会把虐待当作正常的事。
我有这样一个客户,他并未丧失自我,但很忧郁。当他搞清楚经常辱骂和殴打自己的父母其实是在控制他时,才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以前他并未感到自己遭受了侮辱和虐待,在自我感觉上从未发现异常,即使是伤感。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他的童年十分孤独,以至于他不知道如何分辨对错。他一直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没有机会认识到什么是错的,就这么过了30年。他说,“我刚开始明白我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你是如何长大的呢?”我问。
“父母不让我呆在家里,我就住在工棚,还要去干活。那时我只是个孩子,我怎么可能有别的想法呢?我以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知道我需要很多调整,但我的内心已经被触动。我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我知道我能够去爱,并且也有人爱我,因此我知道我会最终把握住真正的自己。”
节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帕萃丝.埃文斯/著)(美)
TaraTao陶花源心灵成工作室
联系电话:Joy 15117939933(可加微信)
电子信箱:office2013@taratao.com
---------------------------------------
分享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多资讯,请订阅:
思璇微信公众平台:sixuantao
思璇微博:@Tara陶思璇
思璇搜狐自媒体:Tara陶思璇
---------------------------------------
2014年“心幸福”系列课程简介
【心幸福-自信之光】:熟练掌握“8个镜片”的自我觉察技术,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
【心幸福-愤怒之舞】:解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恰当释放,转化能量;
【心幸福-信任生命】:通过一些自我面质的训练方法,培养专注力,正念观,与生命结盟;
【心幸福-喜悦人生】: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学习自由恰当的情感表达,能量升华。
【心幸福-重生之旅全系列】:重返少年时光,整合内在资源,创造未来新世界。
【谁在你的身体里面-内观工作坊】:倾听身体,探索情绪背后的秘密,与内在智慧建立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