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论姚崇十事》详注2
(2022-12-04 18:57:54)
标签:
姚崇详注坚帝意救时之相陆陇其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陆陇其《论姚崇十事》详注2
君志既定于宽仁,则张汤、赵禹之徒,不得以严刑惑矣!君志既在于弭兵,则大宛、月支之使,不得以开边诱矣!君有防微杜渐之志,则外庭之事,必不决于官闱、尚书之柄,必不属于外戚,恭、石显不得主枢密,张放、李明不得侍游宴。君有轻赋节用之志,则雉头之裘不以入内府,湘宫之役不以烦将作。君有尊贤敬士、开诚布公之志,则黥劓之罪不上于大夫,放逐之祸不及于台谏,极天下之治,皆始于吾君一念之坚,而实始于大臣之有以坚之也。是道也,固伊尹、傅说之所以成其王,而管仲、商鞅之所以成其伯也。
是故开元之时,宋璟、韩休、张九龄皆称贤相,而吾必以崇为首,何也?坚帝意者,崇也。使崇无以坚之,则明皇之荒晏,不待天宝,而九龄之徒又何所施其力欤?
虽然,崇能必之于开元而不能必之于天宝,何也?曰:崇知有以坚之,而未知所以养之也!君志固不可不坚,而又不可不养坚之者。存乎一日而养之者,在乎平居。古之为大臣者,日以道徳仁义进,其君而又多选天下端人正士为其左右,使其君日就月将而不贡于非几。凡此所以养之也。夫是以坚者愈坚,虽有奸邪,不能惑之。故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明皇之惑于李林甫、杨贵妃也,是其养之者未至也。不然,岂其二十年忧勤之主,而一女子、一小人能使之颠倒回惑而不可收拾也耶?君子是以不满于姚崇也。
注释:
此句一转,由十事要说看透当前现实,又转到产生良好效果。进一步证明坚帝意的好处。多用排比句,增强论证气势。张汤、赵禹、西汉酷吏的代表,影射武则天时的酷吏周兴、来俊臣辈。
恭即弘恭,与石显都是汉元帝时的宦官,著名奸臣。张放为汉成帝的男宠,参见《汉书·张汤传第二十九》。
雉头裘:以雉头羽毛织成之裘。《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湘宫,指湘宫寺。《南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十四《良政传·虞愿》载: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湣。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大怒,使人驱曳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黥,剃发。劓,割鼻。古代刑罚,这里说刑不上大夫。台谏,指御史、谏官。
伊尹辅佐商汤,傅说辅佐武丁,用王道;管仲辅佐齐桓公,商鞅辅佐秦穆公,用霸道。伯,通霸。宋璟、韩休、张九龄,都是继姚崇为相者。
荒晏,荒淫。天宝(742-756),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帝国进入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
坚之,使下决心。养之,使成习惯。坚之不养,坚之不久。
坚之在一时,养之在平居。《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犹说日积月累。
救时之相,兴利除弊,又要顺应君心,又要励精图治,难养,也难长久。把李林甫、杨贵妃造成的祸乱,归于姚崇,也是春秋责备贤者的笔法。参阅《救时之相》详注。
回惑,迷惑。忧勤,指帝王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