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评姚崇详注
(2022-11-16 13:54:54)
标签:
姚崇详注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司马光评姚崇详注
——元之吏事明敏,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上初即位,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
——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注释:
《司马光评姚崇》并不是一篇专门文章,可以选取《资治通鉴》中的三则关于姚财富的议论。借以见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编者对姚崇的评价人。
《唐语林》卷二:“姚开府凡三为相,皆兼兵部,军镇、道理与骑卒之数,皆能暗计之。”此节内容亦见于《新唐书··姚崇传》。内容大体相同,文字稍异。可参阅《新唐书姚崇传详注》。
唐玄宗对姚崇的专任首先取决于姚崇的个人能力。每事必访,参阅《卢怀慎不能决详注》、《源乾曜移床详注》。
此段与上段同出《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唐纪》卷二十六。
司马光比较姚宋二人的异同,内容基本与《新唐书》相同。可知北宋之际,人们对姚宋的基本评价稳定且一致。参阅《新唐书姚宋传赞详注》。富遮,富庶。
此节出《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四《唐纪》卷三十。重点是将姚崇与唐代前后多位宰相相比。
尚吏,重视用人。尚文,崇尚文采。张嘉贞(666-729),字嘉贞,蒲州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开元八年(720年),入朝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迁中书令。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两度拜相,任中书令,封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姚崇墓志即为张说撰写。参阅《姚崇神道碑详注》《死姚崇能算生张说详注》。
李元纮(?-733),字大纲,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四年(726),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并封清水县男。他担任宰相三年,因与同僚杜暹不和,被罢为曹州刺史。杜暹(?-740),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开元十四年(726年),杜暹被召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任相三年,因与同僚李元纮不和,被罢为荆州长史。李杜二人政见不合,都有俭约的优点。
韩休(673-740),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生性刚直,犯言直谏。当年被罢。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张九龄为张说奖掖拔擢,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为宰相。
后因举荐不称职,罢为荆州长史。张九龄之后,李林甫近二十年长期占据相位。成为著名奸相。所以说张九龄是玄宗时期最后的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