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详注
(2022-11-06 00:05:50)
标签:
姚崇详注奉和圣制石淙山诗歌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详注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慙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注释:
此诗选自《全唐诗》卷六十四。奉和圣制,臣子奉命给皇帝所作的诗作唱和。这里的“圣”指一代女皇武则天。时间在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即公元700年6月10日。故题目中有“夏日”。当时群臣和诗已佚,石淙山留下刻石,《全唐诗》依刻石录出,见于本文附录。
《全唐诗》卷四十六狄仁杰诗下注:石淙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里,有天后及群臣侍宴诗并序刻北崖上,其序云:石淙者,即平乐涧,其诗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游应制皇太子显、右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太子宾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国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姚元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矅、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薛曜奉敕正书刻石,时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也。按此事新、旧《唐书》俱未之载,世所传诗,亦缺而不全,今从碑刻补入各集中。
中岳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山。三涂,即火涂、刀涂、血涂,佛教称三恶趣,这里指三条路。光地险,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首联,叙事点题。
武则天原诗中就有“均露均霜”的词语,表示君臣同乐、雨露均沾。揆日,测量日影。陆机《演连珠》之二八:“是以望景揆日,盈数可期;抚臆论心,有时而谬。”嵩山在天之中,皇帝处天之中。作者跟随皇帝游嵩山,而后游石淙,感觉仿佛在天之中,最深切感受到皇帝的恩泽。
天上有月亮,石淙的石镜、石泉都能映照月亮的光辉。石泉、石镜应该是石淙的景点。武三思写到“石影”、杨敬述写到“风泉”,应该都是对当时当地实景的描述。
石淙的山鸟山花都追逐着春风在荡漾得意。颈联写景,景中有情。
周王指周穆王,瑶池用典,切合女主,比武则天为王母。事见《穆天子传》较详。《列子·周穆王》载:“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武则天在石淙河边修三阳宫。此处玉树宫代指三阳宫。此处姚崇把武则天游石淙君臣唱和与汉武帝柏梁台联诗相比拟。唐王维《送崔五太守》诗:“黄花县西九折坂,玉树宫南五丈原。”玉树宫或指紫桂宫,此指暗示汉武帝柏梁台之柏梁宫。李旦写到“离惭”应是同样的比拟。说汉皇到此也应该惭愧,他们的柏梁联诗,比起我们今日的君臣唱和,差得多了!颔联用典,比拟,突出兹游之盛。
祥烟、佳气,都是祥瑞之气。景物由实入虚,回应主旨。《旧唐书·礼仪志五》:“皇帝初至桥陵,质明,柏树甘露降,曙后祥烟遍空。”汉班固《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停瑞气於三辰,汎祥烟於五节。”佳气即瑞气。
轻辇,皇帝乘坐的简便的车轿。李隆基的《游兴庆宫作》:“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宋史·舆服志一》:“唐制,辇有七:一曰大凤辇,二曰大芳辇,三曰仙游辇,四曰小轻辇,五曰芳亭辇,六曰大玉辇,七曰小玉辇。”葱葱,形容气象旺盛。李白《侍从游宿温泉宫作》诗:“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附录一:
武则天《游石淙诗(并序)》:
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县圃而无阶。唯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爰有石淙者,即平乐涧也。尔其近接嵩岭,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颍川兮如带。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密叶舒帷,屏梅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就林薮而王心神,对烟霞而涤尘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还浮竹箭。纫薜荔而成帐,耸莲石而如楼。洞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无烦昆阆之游,自然形胜之所,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於幽栖,冀不孤於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李显《石淙》: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李旦《石淙》:
奇峰嶙峋箕山北,秀峨岩蛲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离惭。
树影蒙笼障叠岫,波声汹涌落悬潭。
但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依御通三。
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杖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
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倚万年。
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云车遥裔三珠树,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张易之《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
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
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武三思《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
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
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阎朝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雰。
千种冈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
花落风吹红的历,藤垂日晃绿葐蒀。
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杨敬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
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卮。
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
林壑偏能留睿赏,长天莫遽下丹曦。
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镇韶年。
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
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李峤《石淙》: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薛幄坐云扃。
鸟合百籁疑凋管,花发千岩似画屏。
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冷冷。
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邱是福庭。
苏味道《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暖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日落宸襟有余兴,徘徊周骊驻归銮。
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
溪水冷冷杂行漏,岩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
自昔汾阳纡道驾,何如太室览真图。
徐彦伯《石淙》:
碧淀红涔峨嶂间,淙嵌浮蛆荐成湾。
琪树旋娟花未落,银芝窟咤露初还。
八风行殿开仙榜,七景飞舆下石关。
张荐席云平圃宴,炮煌金记蕴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