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箴》详注2
(2022-11-04 11:19:15)
标签:
姚崇详注口箴三缄其口文化杂谈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缄其口。勖哉夫子,行矣勉旃。书之屋壁,以代韦弦。
注释:
《论语·阳货》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发无言之叹,后世推测,因为分害怕学者徒以言语求道,故发此以警之。《史记·李将军列传》谚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似不能言,暗用典故,说孔子,孔子看起来像个不会说话的人,后世千秋万代共同景仰。《论语·乡党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言不出口,暗用赵文子典故。赵文子即赵武(?-前541),嬴姓,赵氏,名武,谥献文,又称赵文子,“赵氏孤儿”故事的主角。春秋时晋国大夫,官至正卿,促使晋国强大,并为三家分晋的赵国奠定了基础。冠时之首:居于当时众人的上位。《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本指游说,此处指纵横谈说,犹说摇唇鼓舌、信口开河。无,勿。咎,灾祸;速,招致。郦令其后来被齐王烹杀,所以也是不得好死。所以引句可说用郦生的典故。
无易尔言,以孔之丑:说了话轻易就更改,只会增加自己的羞辱。易:改变。孔:大,增大。丑:羞耻,惭愧。《诗·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传》:“丑,恶也。”《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通儆,警惕、儆醒。参阅《诗经·周颂·敬之》篇。《易经·系辞上传》:“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敬之伊何:恭敬到什么程度呢?伊,句中语气词,相当于“惟”。三命而走:多次命谴就能促使行动。语出《列子》:“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
慎了要怎么样呢?三缄其口。相传孔子至周,走进太庙,见有金人,三缄其口。背有铭曰:“故慎言人也。”后称言语谨慎,少说话或不说话的为三缄其口。缄:封。参阅《扑满赋》详注。
勖哉夫子:努力呵,大丈夫!勖:勉励,勉力。夫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行矣勉旃:行动开始吧!尽力去做吧!旃,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
书之屋壁,以代韦弦:(把它)书写到室内墙壁上,来代替座右铭吧!韦弦:韦性柔,比喻缓;弦紧,比喻急。古人认为佩韦弦便于接受外界启迪,随时警戒自己。《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