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赋注释版

(2022-06-16 19:57:06)
标签:

石赋

袁淑

事类赋

精卫填海

分类: 天天新文选

石赋注释版

注释:任文武

《事类赋》卷七《石赋》:

 

《石赋》阙名

曰:艮为山为小石。斯盖土之精而气之核者也。若夫落落之姿,粼粼之质虽不可转有时而泐司马用之而为椁樊重构之而作室。认柳谷之马牛,骇越王之履栉。

注释:

本文选自吴淑《事类赋注》。文体赋赋,故原文即石赋。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人,宋代学者。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学问优长,兼擅文史,所撰《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类事的类书,开创了类书的全新模式。全书二十卷,分十四部,一百目。吴淑为每个子目作赋一篇,把古今典故以骈俪文的形式融为一炉,精妙异常,历代评价极高。收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作者注曰“阙名”,实即此赋。吴淑原作即有注,本文就其原注,释之而已。

《易传·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苽、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

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落落,即珞珞。《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刘桢《赠送从弟诗三首》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诗经·齐风·南山》:“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解裂,古人称泐。《周礼·考工记》:“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司马用为椁,事见《礼记檀弓上》,宋桓司马即桓魋。原文是: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樊重,字君云,南阳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人,光武帝刘秀外公。盛弘之《荆州记》载:“樊重母畏雷,樊重为之室石室以避之。”

《魏略》:“梁州柳谷,有石无故自崩,有文如率马之状,后司马氏得天下之应。”盛弘之《荆州记》:“兴安县水边有平石,其上有石栉、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脱履堕栉于此。”

 

或形似芙蓉,或名霹雳尔。乃补天五色为山一卷得董威之寝所置赵岐之墓前泗滨有浮磬之美他山闻攻玉之坚。至若祠彼谷城,燔于东郡,警大秦之九色,玩沔阳之八阵。

注释:

《游名山志》:“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玄中记》载:“玉门西南有国,国中有山,石数千枚,名为霹雳。从春雷而,减至秋尽。”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晋阳秋》载:“董威潜遁去,不知所之。于其寝所,得一石及诗二首。”

《后汉书》载:“赵岐曰:‘吾死后置一圆石墓前,刻曰“汉有逸人,姓赵名岐(嘉),有志无时,命也如何。”’”今范晔《后汉书》卷六十四有《赵岐传》,此句赵岐作赵嘉,盖其本名。

《尚书禹贡》:“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泗滨浮磬。”《诗经·小雅·鹤鸣》:“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史记·留侯世家》:“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後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魏略》:“大秦国,石为城郭,出九色玉石。”

《梁州记》:“沔阳城,溯汉上十五里,有诸葛武侯所镇。在汉水南,背山向水,门前累石以为阵,水至坏其行列,水去辄复故也。”

 

符吉梦于高琳,著咎徵于元进。范文之刀传鱼化,滕放之枕曾雷震。亦有灌之燃火,煎之取盐,条支黑发之验,昆吾切玉之铦。复闻贡并铅松集同楛矢

注释:

《后汉书》卷二十九:“高琳,字季珉…琳母尝祓禊泗滨,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是夜梦一人谓之曰:‘此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其母惊寤,兴身流汗。俄而有妊,及生子,因名琳字季珉焉。”

《隋书》卷七十:“余杭刘元进,少好任侠,为州里所宗。…帝令江都丞王世充发淮南兵击之(刘元进)。有大星流坠于江都,未及地而南逝,磨拂竹木,皆有声,至吴都而陨。元进恶之,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径丈余。后数日,失石所在。”

《水经注》卷三十六《温水》:“范文,日南西捲县夷帅范椎奴也…山涧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捡求,文大慙惧,起託云:‘将礪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是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作两刀。举刃向鄣,因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藁。由是,人情渐附。今斫石尚在,鱼刀犹存,传国子孙,如斩蛇之剑也。”事见《述异记》,亦见于《晋书·南蛮传》。

刘敬叔《异苑》卷十:“晋滕放,太元初,夏枕文石枕卧,忽暴雨,雷震其枕,枕四解,傍人莫不怖惧。而放独自若。云微觉有声,不足为惊。”《雷赋》:“碎膝放之石枕。”

《异苑》:“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加鼎于上,炊足以熟。冷则灌之。雷焕以问张华,华曰燃石也。’”《水经注·赣水》:“浊水又东迳建成县…县出燃石。《异物志》曰:‘石色黄白而理疎,以水灌之便热,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则冷,灌之则热,如此无穷。’”

《华阳国志》:“汶山有盐石,煎之得盐。”

《洞冥记》:“汉元鼎中,条支国贡异石。以和九转丹,发白者,以此石拭之,应石而黑。”

《海内十洲记》:“流州,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东岸十九万里。土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冶其石成铁,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物如割泥。”

《尚书》:“青州,厥贡铅、松、怪石。

《国语·鲁语下》:“ 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

 

岂独御冲,兼能款梓。识辰韩之押头,见孙荆之砺齿。秦政苛而流血魏德茂而连理。应祈尝为于涂牛,莫逆或称于投水。熊渠射虎初平叱羊

注释:

鲍照芜城赋》:制磁石以禦冲

乐资春秋传》:秦人郑容为始皇使还至关见华山上有素车白马既而素车上人谓容曰吾华山使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树下有文石取以款树当有应者即以书与之容如其言果有人从树出受书去”《太平御览·地部》卷十六引此。

魏志》:辰韩在马韩之东儿生便以石押头欲其扁今辰韩人头皆扁

晋书》:孙子荆谓王武子曰当枕流漱石王曰石非可漱流非可枕’。孙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砺其齿’”

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梁任昉《述异记》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其色犹赤。

王嘉《拾遗记》卷七:“太山下有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柏树,其文彪发似人雕镂,自下及上皆合,而中开,广六尺。望若真树也。父老云:‘当秦末,二石相去百余步,芜没无有蹊径。及魏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土石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征。”

郡国志》:贵州有洞池下有石牛时出池间则岁旱民杀牛祈雨以血和泥置石牛背祠毕便雨

按此语出《全三国文》四十三李康《运命论》,原句是:“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韩诗外传》: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射之饮羽昼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莫能入

葛洪神仙传》: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将至金华居石室中四十不念其家其兄初起行索初平见道士引至山与弟语毕问平羊何在平与兄往至山东见白石因叱之石皆起成羊数万头

 

夜闻狗吠,秋观雁翔临川之廪,鄱阳之仓。或高悬蜀镜,或远涉秦梁。至夫山上望夫床头化女。既传秦妇,复闻启母

注释:

《郡国志》:“宋武北伐,南宴至吠狗山。夜闻狗吠,明日视之,见石狗焉。”

《浔阳记》:“庐山顶上有池,中有三石雁,霜降则飞。”

《临川记》:“石廪,其中可容千斛,廪口开则岁俭,闭则年丰也。”

《鄱阳记》:“钱仓石在饶州,石形如仓囷,昔渔人夜宿石上,忽见石开,窥其石中有钱,取之盈艇,因名焉。”

《蜀本记》:“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甚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无几,物故。于成都郭中葬之,有石镜一枚,径二丈,高五尺。”

《述征记》:“秦梁,圮名也。或云秦始皇游,过此水,率百官已下,人投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

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化而立石,因以名焉。’”《初学记》卷五引。

《幽明录》:“阳美县小吏吴龛,有主人在溪南。尝以一日乘掘头舟过水,溪内忽见一五色浮石,因取内床头,至夜,化成女子。”亦见于《异苑》卷二,《本草纲目》引之。

《蜀记》:“梓潼县有五妇山,昔秦遗蜀五美人,蜀遣五丁迎之,至此。五丁踏地,大呼五女,皆化为石。”

禹治水时,自化为熊,以通环辙之道。涂山氏见之而惭,遂化为石。时方孕启,禹曰:‘归我子!于是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及《楚辞注》。

吞之既见于充宗,采之亦闻于石虎。尔其王剪欣于超距,高固勇于投人,鞭阴阳而应祷,坐嘉肺以临民。又若乞子马湖,磨刀临贺,梁相之祥观鹊化,窦后之吉闻燕堕。

注释:

西京杂记》:五鹿充宗授学于弥成子弥成子尝遇人以文石如卵授之成子吞之遂聪悟后成子病吐出此石授充宗充宗吞之又为明学

石虎邺中记》:榖城山上中有文石鲜明虎使采取以治宫室

史记》:王剪击荆荆兵数挑战终不出久之剪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剪曰士卒可用矣’”

左传》:齐高固入晋师磔石以投人

盛弘之荆州记》:很山县有一山独立峻绝西北有石穴以烛行百步许二大石其间相去一丈许俗名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水旱为灾鞭阴石则雨鞭阳石则晴

周礼》:大司寇以嘉石平罢民有罪者坐诸嘉石以肺石达穷民凡茕独老幼欲复于上而求达者立于肺石注嘉文石肺赤石

郡国志》: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故僰人乞子于此有验因号焉

荆州记》:临贺有青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净秋冬芜秽云是雷公磨刀

搜神记》:张颢为梁相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市人掷之堕地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西京杂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后为皇后常并置玺椟中号曰天玺也

或得于到公之宅,或感于道衡之坐。稽夫吉则介如,凶言困于或煮之而为粮,或洗之而上车。在零陵者飞燕置九疑者覆书至其妫皓怀之而叩头张丰囊之以系肘

注释:

南史》:到溉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梁武赌得之即迎置华林宴居殿前移石三日都下倾城纵观所谓到公石也

唐书》:薛元超道衡孙也为中书舍人中书省有一大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周》: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周》: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神仙传》:白石生者常煮白石为粮常就白石居

周礼》:王行洗乘石”《》: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

顾恺之《启蒙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

吴越春秋》:禹按黄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乎九疑上东南号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玉字禹乃退斋三日发石取书

谢承后汉书》:吴郡妫皓父为南郡坐事系狱皓怀小石至公卿门辄出石叩头流血覆面父遂得免

东观汉记》:涿郡太守张丰举兵反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囊盛石系丰肘云有玉玺丰信之遂反既败当斩犹曰肘有玉玺

或以浮来而应谶,或以入用而去垢。别有宫亭星落,员峤云飞。便金蜀灭韫玉山辉惊孝子之取水,感女郎之浣衣。问公干而其操弥厉,惧长房而其心不移。

注释:

《丹阳记》:“晋惠永宁中,湖孰县湖中有大石,去渚二百步,浮来登岸,百姓惊观,咸曰‘石来’,明年石冰入扬州。”

山海经·西山经》:钱来之山多洗石澡洗,可以磢去垢也

《浔阳》:落星石在宫亭湖中周回百

拾遗记》:员峤山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駮落如锦扣之片片蓊然云起

蜀王本纪》:秦惠王欲伐蜀以路不通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于是秦遂伐蜀

陆机文赋》:水怀珠而川媚石韫玉而山辉

蜀中记》:隗叔通僰人也性至孝母每食必须江水水深难汲一旦水中石为之出叔通因之以汲今江中有石号孝子石

郡国志》:梁州女郎山张鲁女浣衣于石上女便怀孕生二龙及女死将殡柩车忽腾跃升此山遂葬焉其水旁浣衣石犹在谓之女郎山

文士传》:魏文在东宫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众皆伏唯刘桢仰观之太祖闻之怒罚令徒作后太祖阅诸徒诸徒咸敬而桢坐磨石不动太祖问石如何性桢对曰石出荆山悬崖之下彫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太祖曰名岂虚得也

神仙传》:壶公内费长房于石室头上有大石方数丈以茅绳悬之诸蛇齧绳欲断长房不移公抚之曰子可教矣’。”

 

 

或以布帝台之棋,或以支汉之机。虞愿之来,无轻云之隐蔽;陈总既至,著高文而祷祈。以至言晋闻诸旧传,陨宋见于前志。讶玉女之掩扉,怪督邮之攘袂,刻昆明而表奇,击临平而记异。

注释:

博物志》:桃林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台之棋也五色而文状如鹑卵

荆楚岁时记》:张骞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朔曰此是天上织女支机石’”

齐书》:虞愿为晋平太守海边有越王石尝隐蔽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彻无隐蔽

王隐晋书》:陈总迁殿中侍御史遣诣终南山请雨总先除小石祠唯存大石一所而祈之祈文曰峨峨大石佐岳通理含滋吐润惠我四海’”

左传》: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

左传》:陨石于宋五陨星也

益州记》:龙磐山有石当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闭传云玉女房

刘义庆幽明录》:宜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谓二郡督邮争界于此

西征杂记》:汉武昆明池养鱼往往飞去后刻石为鲸鱼置水中鱼乃不飞去每雷雨鲸常鸣吼

刘敬叔《异苑》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 是如其言扣之声闻数十里。

负之既见于申屠,衔之亦闻夫精卫。斯坚润之奇姿,亦美名之所萃。

注释:

《荀子·不苟》:“负石而赴河行之难者也申徒狄能之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发鸠山在上党长子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