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九龄书》详注1
(2022-09-01 20:44:41)
标签:
姚崇详注答张九龄书祁奚文化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答张九龄书》详注
忽辱笺翰,喜慰攸集。退惟自省,惭惧亦深,实智力之所不逮也,宜朝廷之所见责也。
仆本凡近之才,素非经济之具,叨承过听,谬膺朝委。自少及长,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奚之举,非无许允之对。
注释:
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举止优雅,风度不凡,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有《曲江集》。先天元年(712)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他曾上书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玄宗即位,张九龄升左拾遗,开元二年,有《上姚令公书》,此文是对张所上书的回信。姚崇虽然与张九牟、矛盾越积越深,导致开元四年张九龄秩满归闲。而姚崇正式回复此信,也采纳了不少张九龄整顿吏治方面的建议。参阅《上姚令公书》详注。
辱,谦敬词,犹说承蒙他给我书信。内心充满欣喜与安慰。
退下来,等于读完书信之后,我只有自己深刻反思,越想越感觉既惭愧又恐惧。
我的智力,实在达不到你所说的高度。
朝廷上下有许多议论,那也是应该的。
我本来就是平庸的人,没有什么经时济世的本领。凡、近,都是普通的意思。才、具,都是才干的意思。经济,本义即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意思。
叨、谬,都是古代的谦敬词。犹说承蒙别人给予的过高的名誉,并且荣膺皇帝的过高的任用。听,闻,等于说“名声”。
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奉知直道,从来不用邪路谋自己的身家事业。
历官三朝,实际上姚崇官四朝,即武则天时期、中宗时期、睿宗时期、玄宗时期。。一纪为十二年。自己以为自己引荐人才,从来不避嫌疑。这里的不避嫌疑,指唯才是举,没有亲人、私人之类的顾虑。
祁奚(前620-前545),字黄羊,春秋晋国大夫。祁奚举荐解狐为中军尉。晋悼公问,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解狐未就职而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后世概括为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