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小暑

标签:
美食舌尖小暑迷罗饮食杂谈 |
分类: 元瑜伽节气养生 |
“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之养肠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小暑大暑,有米懒煮。”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有米也懒得煮吃,没什么兴致与胃口。小暑天吃冬瓜莲叶粥可以避暑,将冬瓜、莲叶与粳米同煮,也是合时令的食俗,民间历来就有小暑食新谷的习俗。
在北方,人们习惯在小暑这一天用新米做粥喝,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尝喝新粥。
是谓“小暑吃黍,大暑吃谷”。除了莲叶粥,小米枣仁粥、龙眼莲子粥、栗子桂圆粥等等都能够消夏暑并可以调理肠胃。其中小米粥应是最具滋补者,有着“天生万物,独厚五谷,粟米最佳”之说,这儿的粟米就是俗称之小米,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是以最养脾胃。
小米淮山益肠粥
原料:怀山药40克(鲜品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
用法:空腹食用。
疗效:健脾和肠胃止泻,消食导滞。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