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情哲论》亚当斯密3

(2012-03-09 08:56:46)
标签:

《道德情哲论》

亚当斯密

感受

记录

钱旭君

文化

分类: 经典.摘录

悲伤则完全相反。小小的烦恼不能引起任何同情,得到最大同情的只有深重的悲哀。如果一个人被每一件不如意的小事弄得心烦意乱:为厨师或管家微不足道的失职而伤心;在自家或别人爱的高级社交礼仪中鸡蛋里挑骨头;因为好朋友今天上午见面时没有向他问好,或者兄弟在自己讲故事时候一直哼着小调而生气;由于在乡下时天气不好,旅途中道路泥泞,或者在镇上缺少玩伴和娱乐场所,生活枯燥无味而情绪低落;虽然他可能情有可原,但总难博得广泛的同情。快乐是一种让人舒服的感觉,一点小事也会让我们流连忘返。因此,如果不是妒忌蒙蔽了心灵,我们随时都准备对别人的快乐表示同情。但悲伤总让人难受,即使我们自己不幸遇到,内心也很自然的想要抗拒和逃避。我们或者尽量不去想它,或者一有这种念头就把它甩掉。实际上,我们自己偶尔也不妨去想想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引起的悲伤,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别人身上发生的同样的事表示同情,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同情总是赶不上自己的感情。另外,人类还有一种坏习惯,看到别人遇到小小的烦心事不但不表示同情,还喜欢拿人家寻开心,因此当朋友们受捉弄时,我们会在一旁幸灾乐祸。受过一般的良好教育的人会把微不足道的痛苦隐藏起来,而那些深于世故的人则会故意拿我们自己的烦恼开玩笑,因为他知道朋友们会这么做。现实生活中的人知道别人会怎么样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因此他已经习惯了对自己小小的烦恼报以玩笑的态度。

相反,我们对深重的痛苦总是报以强烈真挚的同情,甚至一出悲剧会让我们泪流满面。因此,如果你遭受到的是重大的灾难,突如其来的打击,从而处于贫病交加、忍辱偷生的绝境,哪怕这部分是由于自己的过错,你还是可以得到朋友们真挚的同情和力所能及的热忱帮助。但是如果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如果你只是仕途中稍有不顺,或是被情人抛弃,或是受老婆的气,那你就等着朋友们耻笑吧。

 

人们在判断行为是否恰当时对顺境和逆境的考虑,以及为什么情况不同会造成同情心的差异。虽然我们同情悲伤一般要强于同情快乐,但它仍然远逊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我们对悲伤的同情跟对快乐的同情相比虽然未见真切,但却更值得注意。“同情”一词最确切的原意是指对别人的痛苦而不是快乐抱有同感。一位已故的敏锐有识的哲学家认为有必要论证一下我们对快乐的同情也是真诚的,祝贺也是出于人类的天性。我相信没有人觉得怜悯也需要这样的论证。首先,对悲伤的同情比对欢乐的同情更为常见,即使是过度的悲伤也能赢得我们的一点同感。此时我们的感觉的确不是完全的同情,我们即使赞同别人,感情上也无法达到和谐一致。虽然我们不会和受苦人一起流泪哀叹,但是当我们感到他的软弱无助、情感失控,仍然会主动的去关心他。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一一个得意忘形、物舞足蹈的人,因为我们无法体会更不能跟他一起享受快乐,我们就不会关心和同情他,反而会报以轻蔑和愤怒。另外,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都比快乐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痛苦的同情远不如受难者自己的感受,却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栩栩如生,虽然后者与当事人自己的感觉更为相似。然而,我们经常努力克制对别人悲伤的同情。当受难者不在场的时候,我们因为自私会尽可能抑制这种同情,虽然未必总是成功。当我们勉强这样做时,往往会收到相反的结果,让我们更加注意。但是我们从来不需要遏制对快乐的同情。当我们对别人的快乐感到妒忌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有同情的感觉,相反如果没有妒忌,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表示同情。因为妒忌总是让人脸红,当我们因此而无法感到同情的时候,就常常装模作样,有时还会弄假成真。当我们表面上为邻居的好运感到高兴的时候,其实我们心里也许挺难受。即使我们不想同情别人的悲伤,我们也很容易有这种感觉。虽然我们很愿意同情别人的快乐,我们却常常感觉不到。所以我们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人们很容易对悲伤产生同情,却很不容易同情快乐。

尽管如此,我还是大胆宣布,如果没有妒忌,与痛苦相比我们会更倾向于同情快乐,而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接近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我们愿意宽容那种过度的悲伤,即使不太同意,因为我们知道当事人为了得到旁观者的谅解需要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他没有完全做到,我们通常还是会原谅。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宽容过分的快乐,因为我们认为当事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非常困难。我们非常敬佩那些厄运缠身却能节制悲哀的人,但是似乎没有人会表扬那些一帆风顺而不致得意忘形的人。我们觉得,当事人如果让旁观者认可自己的情绪,在悲伤的情况下显然要比快乐的情况下付出更大的努力。

对于一个没病没灾、家道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再多的幸福也是多余的,只有轻浮之辈才会为此飘飘然。然而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的常态。虽然这个世界的悲惨和堕落这样令人遗憾,但大多数人确实不过如此。因此他们很乐意与朋友同享这锦上添花的乐趣。虽然好上加好是不容易的,可大家却能从中各有所得。幸福的人距离完美无缺的状态并没有多远,但是与最微不足道的痛苦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灾难常常使受害者的悲痛远远超过应有的状态,更甚于幸运的人给人过分的快乐。所以,旁观者必然会觉得对别人的悲痛感同身受要比同情他的快乐难得多,对自己平和自然的心态的破坏也大得多。于是,虽然对悲伤的同情比对快乐的同情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但它远比不上当事人自身的感受。同情快乐让人心情愉快,只要没有妒忌作怪,我们就乐于沉浸在极度的欢乐中。但是对悲伤的同情总让人难受,即使我们有所表示也很勉强。在观看悲剧的时候,只要还有可能,我们就会尽量克制自己的同情心。就算实在无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会努力在朋友面前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我们会不动声色地擦去眼角的泪水,生怕旁边的人不理解我们的多愁善感,反而觉得我们软弱无用像个女人。一个遭遇不渴望得到同情的可怜人在向我们倾诉他的痛时仍然不免犹豫不决、那是因为他感到我们的同情中带着勉强的情绪。想到他人冷酷的心肠,他宁愿把一部分的悲伤掩藏起来,而不愿尽情发泄自己的痛苦。那些春风得意、趾高气扬的人就不同了,他知道只要他们不是因为妒忌而讨厌他,就会对他的成功表示衷心的册情和赞赏,所以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虽然日常的笑声和泪水都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却总觉得旁人更愿意同情我们的欢乐而不是悲伤,因此我们更愿意在朋友面前露出笑容,而不是潸然泪下。即使遭遇到最不幸的打击,可怜兮兮的抱怨也会让人难堪。但胜利的狂欢却不是下流的行为,虽然由于审慎,我们常常在成功的同时保持克制,但这是因为此时过度的喜悦最容易招致别人的妒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