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割肉喂鹰典故引发的思考
(2010-01-03 18:31:47)
标签:
随笔感受记录文化 |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
无论佛祖还是观音,故事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如何体现佛法的博大,不是光看肉眼看见度化的一面。佛祖割肉喂鹰的典故,他喂鹰,割肉,难道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慈悲?慈悲真就那么简单?这是个问题。
佛祖割肉喂鹰,还有一则是佛祖以身投虎,先看佛祖舍身的对象:无论鹰还是虎,都是王的代表。“王”是什么?王仅仅是具体意义上的人间之王,还是精神世界里的欲念?在这里,不仅仅是后者意义上的具体化,更应该看的是前者意义上的抽象化“王”的意义。是人都有欲念,有欲念不是错,佛祖舍弃自身身上的血肉,等于舍弃自己精神世界里最强大欲念,因此拥有一种更博大的世界。一个可以把自身最强大的欲念都舍弃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了,而后世编出这样的故事,何尝不是一种希翼翼和需要后人去参透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类的食物琏关系带动的金子塔阶层划分,人世之王就是金子塔最顶端的一层,我们用唯物的眼光去看这个典故,就是告诉我们即使人世间最顶端的一层也不是佛所需要的,更是佛需要去普度和施舍慈悲的阶层,惟有将最高的一层佛光普照,才会有金子塔下层的佛光渗透。用此种辨证的眼光去看这些形而上的宗教学说,未尝不符合世界该有的秩序,佛也不尽都是虚无飘渺的,佛发更是一门哲学,哲学就肯定有逻辑关联。这是我用带着文学眼光所作的一点小小推断。
人世里的王,即像耶稣临死前所说的:“我的世界不在尘世.”无论佛,道还是耶稣都将这些人世里最强大的东西舍弃并以慈悲心去怜悯,包容,这样就腾出了更高远的世界,这就是佛的境界。有一句名言:越温柔的东西越强大。时间不重要,生命才重要。所以佛包容纭纭众生,不在乎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度化,佛也知道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金子塔结构的必然性,所以佛祖割肉喂的是鹰或虎,而不是绵羊或小狗小猫。在这里我还想到一个文学史上很美丽的故事,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纂写<小王子>的作家埃克絮佩里,据说他的代表作<小王子>在全球的销售仅次于<圣经>。圣·埃克絮佩里是个二战时期的飞行员,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小王子>这本伟大的书,《小王子》是个美丽的童话,也是个寓言故事。当这位法国作家写完自己所有的作品后,他驾驶上自己的那部老飞机,是一部战斗机----那部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战斗机。当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飞机翱翔在碧蓝的大西洋上空,他放开飞机的把柄,(具体是操控纽还是把手我不清楚,没开过那玩意)闭上双眼,融合一生的感悟,体会和对这个世界的爱,坠入无垠的大西洋中......生命结束,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同时带着小王子的梦一起划进另一个无限的世界里,美到及至!圣·埃克絮佩里用完美的句号结束了他一生的追求,带着他构想出来的玫瑰花回到那颗孤独而充满爱的星球上去了。这位伟大的作家何尝不是用一种以身喂鹰的思想结束了对尘世的眷恋,用艺术的美和自身大勇的实践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和向往。
时逢虎年,想到以上佛祖喂鹰这个典故,浅显的发表点自己的意见,祝读者朋友们虎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