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屏海菜腔

(2010-01-05 13:56:08)
标签:

散文

感受

记录

文化

分类: 云南系列随笔.笔记

                                  石屏海菜腔

                                   钱旭君/文


    红河州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国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6%,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彝、傣、哈尼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2.9%。

 

前不久在昆明观看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监制的“云南印象”大型歌舞表演,对于“云南印象”系列民族舞蹈中的一个篇章“石屏海菜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现在又地处红河州的州府蒙自工作,怀着神秘而渴望的心情很想深度的了解一下纯粹民族原生态的音乐——石屏海菜腔。当地的朋友对我说:等石屏海的荷花开放的时候再去吧,蒙自距离石屏也不远,开车过去2,3个小时车程。所以我按捺住心情,热切的憧憬荷花开放的时节去石屏海感受美景与当地民族风情的新奇和瑰丽。

石屏位于红河州西北部,那里有个很大的高原湖---当地人把这个湖叫做石屏海,高原上习惯把比较大的湖泊称为“海子”,“石屏海”也就因此得名。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当地的汉族所喜爱,流传于红河州的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

《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石屏自明初实行军屯,继又有江南汉族大姓移民垦殖。大量汉族迁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化。石屏彝族(三道红)与汉族杂居,渐渐同化于汉族风俗之中,他们习汉语,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有的子弟读汉文,致力于科举,取进士,步入仕途,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

《海菜腔》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尤如腾水之龙激起的波波浪花,清澈明亮,声浪如波。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发自肺腑的憎爱,表达率真,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彝族《海菜腔》,歌词一般是汉语,(我在“云南印象”中欣赏到的海菜腔却不是汉语)曲调保持彝族音乐风格、节奏细致多变,旋律悠长。乐器伴奏以四弦为主,有时也用树叶吹响伴合,但普遍不用器乐伴奏,张口即来,字正腔圆,内容大概既是出于劳动和行走中脱口而出的缘故。《海菜腔》以对唱为主,对歌中夹对白话,出品成章,滔滔不绝,妙趣横生,别开生面。《海菜腔》唱词,从内容上分,有试曲、勾曲、抽曲、热曲、扫曲、离曲、挂曲、怨曲、闲曲、怪曲等,都是附合情绪的即兴创作,反映出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细心的去搜了一些海菜腔来听,歌曲中流露出的纯粹原生态韵味马上让我联想到〈诗经〉里的韵味。我特别钟情“云南印象”中的一段唱腔,女声高铿之声起韵,突然的隐下去变成低音,然后是依次循环的抑扬顿挫,其间有勾音、滑音。听着音乐,眼前好似浮现出在石屏海里采摘的少女见到远处驾着小舟的男子欲说还休的娇羞,却突然见那舟上心仪的男子撇过脸去后,恍然心底升起一股惆怅。然后,情感浓郁热烈的唱腔之间夹杂着低沉的隐声,把情感中的渴望、羞涩、隐忍和悲伤真切的融会在劳动中的民歌里,听者闻之动容。

“哥哥你在海里捕鱼,辛勤的劳作,金色的阳光把你黑膛膛的脸晒得愈发英俊,妹妹一边采着海菜一边偷偷地看着哥哥你.....”想说爱你不容易,害怕真诚的心意遭受拒绝,但是心中的水波早已被哥哥手里的木桨掀起,是暗恋还是莫名的欣喜,只有唱海菜腔的彝族少女才真切的知道了。

或者还有一种解释,一对相恋的人,妹妹看着哥哥去海子里捕鱼,一走就一天一夜,担心哥哥出去打鱼被风浪卷走,担心哥哥出外打鱼心头不挂着妹妹.....妹妹傻傻地等着哥哥回来,一天一夜不见,心里是怎么一个慌字了得。海菜腔源自劳动间隙率性的情感,无论思念,担忧,还是埋怨,都显露出一份天然,以歌传情,声似君心。

海菜腔以原生态的面貌展现出来的是质朴自然,没有娇柔造作,率真而深情。颇有<诗经>里“蒹荚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所展现的男女之爱纯真烂漫的美。站在被水雾缭绕的石屏海边时,四下寂静无人,一份尘封已久的纯真如出水的荷花冉冉升起,辛勤的劳作之中似有把碧油伞,从水中冉冉升起。霞光渐渐沉入西天,随着微风起伏的波澜,心底开始荡漾起来。

云南印象中的那一段唱腔有欲言又止,有恩爱悱恻,有思念离别,有伫立岸边的暗恋愫......并不是单一的表述,同一个曲目里也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所以代表云南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的“云南印象选”大型歌舞剧选择了这支曲子,点击网络可以搜索到这支曲子,它里面糅合了众多海菜腔特色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保存着很多原生态形式没有被大批量的污染,所以它们依然保留着率真纯粹的美丽。

彝族分布在石屏县的角角落落,彝族也是云南仅次于汉族和白族人口的民族。当地人转述给我一些关于彝族的奇闻异事。彝族的支系很多,彝族里有个黑彝的支系很有意思。黑彝生活在高山上,世世代代有个风俗,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死亡)。黑彝是彝族里的贵族,他们认为洗澡会洗去身上的贵气,黑彝的老人们到如今还保存着这个习俗。黑彝以黑为美,黑色的服饰、头巾、配饰等。汉族在喜庆庆典上用红线红衣表示吉祥,黑彝人则用黑色表达吉祥如意,人自然是越黑越壮越被族人喜爱。黑彝的女人脖子中间贴着皮肤卡着一圈十厘米左右高的银牌。当地人说,假若看到地上掉了钱,他们也不低头去捡,只能侧着身子去捡,因为他们是贵族嘛。

彝族还保留着抢亲的习俗,女士来云南不用担心,他们一般般是看准了再抢,私下谈好恋爱,不管女方家属同不同意,挑个日子男人叫上几个兄弟就把女人抢回家去,抢回家后生米煮成熟饭带着娃娃再正式和女方家属一道办喜事,这已经成了这个少数民族不成文的规矩。在云南东山一带至今还保存这样的民族习俗,如果政府任命了一个白彝的人当地方行政长官,下属的黑彝支系就会不买帐,白彝作为他们的行政长官不能服众,必须是彝族里的贵族---黑彝的族人当行政长官才可以服众。

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云南立体式的气候造就的千万自然奇观,同时孕育出多元的艺术形式,数不尽的异地异族风貌尽在祖国的大家园中开放出一支独具魅力的奇葩。

                                                201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