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路上风月 |
有时候,旅行的乐趣,不在于你看了多少美丽景点,而在于与旅行丝丝相扣的一些机缘巧合,让你觉得,很大的世界有时很小,即便你已经走出地理意义上的很远路程,但也还可能会有那么一些看似无关的人或事,一路与你如影随形。
这个国庆黄金周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之行,就是这样。
此行的醉翁之意,不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因为,与后者,有段缘分要续。
前年夏天,随北京-巴黎拉力车队横穿亚欧大陆,走到莫斯科时,我和一些车友对几百公里开外的圣彼得堡磨拳擦掌蠢蠢欲动,想想啊:冬宫、“阿芙乐尔”号军舰、海军部、涅瓦大街、涅瓦河、芬兰湾……与无数历史大事件、名人轶事如连体婴般无法割离的这座传奇之城、俄罗斯“文化首都”、“北方威尼斯”,驱车半日可达啊……无奈,车队领导出于行程安排起见不允前往,与圣彼得堡就此擦肩而过。
两年后,也是夏天,“圣彼得堡”突然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先是对我与圣市有缘无分一事毫不知情的新朋友推介我看他一篇文章,文章说的正是圣彼得堡;继而,两年前一起在莫斯科遥望圣市叹息的一位车友相告:刚从圣彼得堡归来;之后,几位大姐大哥暑期结伴走了一圈圣彼得堡回来后向我连叹“不虚此行啊不虚此行”。
我的这三拨朋友,彼此并不认识,却跟约好似的于数日内前后脚紧跟地把当年那个与我擦肩而过的圣彼得堡轮番“推”到我跟前——那感觉,好比你曾经跟深爱的人差点牵手,无奈缘分未到就此别过,多年后,人们传说着他已归来,那你是不是该鼓起勇气抬眼看他容颜是否已改笑容是否依旧?---是到了我跟这座城市再续前缘的时候了。
没想到,与圣市续缘的这一路,同样充满机缘巧合。
入住莫斯科,导游介绍,酒店乃全莫斯科房间最多的一家,5000多间,为1980年奥运会所建。这话听着耳熟啊!下得旅游大巴,怎么眼前一切这般眼熟?四栋一般模样的火柴盒造型高楼,紧密团结在一个大型停车场的周围。进得据称新近刚大肆装修过的酒店大堂,确实处处光可鉴人,可是,那旋转门,那前台,那电梯,那商务中心……大格局小细处,咋就样样似曾梦中见过?欲觅洗手间,纯俄文的指示牌咱大字不识一个,也没问任何人,就一路兀自低头奔向偌大大堂的另一端,七转八弯,方向感一贯极差的我竟然就于曲径通幽处顺利找到目标。这不短的距离,我熟门熟路得就跟鬼带路似的。
那一瞬我确认了:两年前赴巴黎车队的莫斯科下榻处,正是这里,而且,还就是这四栋高楼中的这一栋!如假包换。
哲人说,人不可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但是,如果算上我那位车友,此番我入住此楼,却已是我们三次结缘该地。就在今夏,那位自圣彼得堡归来的车友电话里激动万分:他途经莫斯科的住处,“正是两年前咱们车队住的那家,一切看上去都没变”,彼时,在电话这头的我与他共叹世界真奇妙。而眼下,私人参团来此的我,步那位公差出行的车友之后尘,第三次入住异国他乡的同一栋高楼,怎一个巧字了得。
什么叫做无巧不成书,继续看看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在首都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时,同团一女中年兜头撞见了同单位女青年同事及其尚未来得及示众之男伴,敢情,彼此还是团友,将要抬头不见低头见地于7天内齐将行走进行到底,毫无准备的双方那一时刻彼此吃惊得嘴都合不拢。这还没完呢。我和伙伴被导游安排着跟女青年及其男伴当固定“饭友”——同桌进餐。两天后稍微熟落了一开聊,都傻了:女青年的单位与我的同伴A相邻,女青年的家与我的同伴B竟然是同一个小区的同一栋楼!
人世间的机缘凑巧、不可思议,一次简短旅行,可窥一斑。【发表2006年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世说新旅》栏目】
前一篇:带上另一种“照相机”出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