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丑闻”不相信真相

(2006-09-01 15:02:15)
分类: 文娱八卦
(2003/07/09)
    近日娱乐圈一大热点,要算籍籍无名的女歌手周璇与以演“皇阿玛”著称的张铁林之间所谓“性交易”传闻。先有四川女子周璇涕泪滂沱惊爆此桩未遂“性交易”内幕,进而出示录音照片以作旁证,再借“助手”之口电话表心迹“将潜心录歌专心事业”,随后又出惊人之语“我成了个别媒体的‘枪手’。我和张达成谅解”云云。而另一方当事人,起初沉默,尔后因“树欲静而风不止”从而“被迫”直面媒体回应传闻,然后愈发不可收拾频频露面各路娱记笔下——最新消息是,男当事人称“正在反思媒体大环境”。
    “性交易”传闻横空出世,一路甚嚣尘上,其间峰回路转,猛料迭爆,声色泪俱全。说句当事人不爱听的刻薄话,我们这些局外人,有如免费观看一出情节曲折玄机频出的连续剧,又好比大热天里吃了一客自降身价的哈根达斯,透着解闷解气后的爽快。只是,真相本身,依旧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不过,对娱乐圈这个行当来说,已有无数先例表明,所谓的真相,往往不是最重要。就拿这场轰轰烈烈的“性丑闻”来说,有貌似弱女子的眼泪与叫屈,有貌似铮铮铁汉的暴怒与不屑,有媒体貌似公正的穷追猛打,可掰来揉去,偏就是找不出一个输家。
    眼下这个娱乐圈,占据“强势”的游戏规则,是排斥波澜不惊,而容纳推波“造势”。籍籍无名者需造势,半红不紫者需造势,大红大紫还想继续保持热度的,同样少不了造势。造势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出新闻。没有新闻,也得创造条件出新闻。少了绯闻传闻丑闻,身边便没了追逐的“眼球”,人气名气又从何说起?造势,已成了这个圈子所向披靡的不二法门。自甘寂寞远离喧嚣一类的淡泊做派,放眼娱乐圈,固然有之,也终究是凤毛麟角。
    凡深谙此规矩者,便是局外人,也自是容易看出,这桩“性传闻”牵出的系列进展,已让所有人等赚足了“眼球”。设若没有这起传闻,就算一贯喜闻乐见各类八卦如我这般凡夫俗子,又怎知70多年前红极一时之“金嗓子”周璇外,竟另有新生代周璇女子?!此女屡次收放从容,足见其不简单。再看男当事人,毕竟成名立腕多年,论谁更亟需造势,张君自然不比此周璇来得迫切,可既然“公众关注度”成了圈中某种立身之本,又会有谁刻意拒绝?
    我这么说未免刻薄。事实上,真相只有一个,必有一方是含冤受辱名誉受侵的。可娱乐圈造势伎俩用多了,往往就成了“黑显不出黑,白显不出白”。所谓“叫冤”,成了双方借机拢聚人气的一个手段,所谓“名誉遭侵”,也就蜕化成一个诱人上前怜香惜玉的包装标签。
    而借机混水摸鱼的,可就多了。每一回八卦事件爆出,最大赢家,并非当事者,而是众多嗷嗷待哺的传媒。瞧瞧各大网站,开辟专题、设立民意测验投票、超过两万份的网民跟帖,网站点击率这回不用愁。而多档自信宣称“我们了解娱乐圈”的电视栏目、无数份张开大嘴等着填空的文娱版面,自然亦是乐在其中——事情每一步进展、每一个蛛丝马迹,都随时化作娱记笔下或悬念重重的图文,或尖酸刻薄的评析——甚至连笔者这篇千字文能见天日,也有赖此番传闻进展啊。不揣冒昧地贬损一句传媒业——若论谁最希望此事绵绵无绝期,非媒体莫属。新闻就是那么多,看看双方还要怎么说。一桩文娱传闻,期间反反复复兜兜转转,该能养活多少娱记以及娱记身后的传媒业啊!
    有着好口才的张铁林此次照样说了很多,不过我以为他说得最到位的一句是,“有媒体在其中起了作用,我正在不断反思媒体这个大环境。记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
   而公众呢,在真真假假的舆论氛围中同样坚忍地成长起来了。只不过,原本一颗颗善感多情的心,历经一次次烟雾弹的磨砺,逐日蜕变得尖酸刻薄,心如磐石坚不可摧,再不同情再不轻信,只留一个等着看热闹的看客心态。
    如此看来,“性丑闻”不需要真相,“性丑闻”也不相信真相。——只是,这是娱乐圈的幸,抑或不幸?远眺这样一个娱乐圈,身处这样一个文娱舆论里,是公众的幸,抑或不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