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钓鱼台黛青色的夜空下“触摸”能乐

(2006-09-01 12:06:36)
分类: 文娱八卦
(2002/09/27)
    9月26日晚的北京钓鱼台芳菲苑草坪上,矗立起一座占地约200平米的简易舞台。所谓舞台,不过是一个大型木架,没有任何花花绿绿的装饰,一水儿木色木板。不过,这种不事雕琢的简单,丝毫未能削弱人们对这个夜晚的期待。今晚出现在这个简单、空落的舞台,是京剧名旦梅葆玖、昆曲名家蔡瑶铣、能乐大师坂井音重、狂言大师山本东次郎等一类的重量级人物。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两国传统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两国国粹——京昆艺术和能乐、狂言,将在此首次联袂展示。
    天色渐黑,微风吹袭。远处草地上隐约有咿咿呀呀的昆腔传来,恍若天籁。不过,无论是蔡瑶铣的《游园》、还是梅葆玖的《贵妃醉酒》,在中方东道主礼节周到的安排下,在这个晚上都只能是一种“变相的热场”。600多中外人士无声的期待下,跨洋而来、对很多人来说略显神秘的能乐、狂言陆续出场。
    三堆篝火在舞台两侧熊熊燃起。这是能乐在室外演出时的不变场景,因而能乐又称“薪能”。眼下,在东京涩谷区代代木一带,专门建有典雅庄严的能乐专用舞台。人们观看能乐时,男穿西服,女着和服,盛装华服刻意妆扮,有如进行一次庄严典雅的社交活动。
    先是“仕舞”。6位男人身着灰黑相间的和服上台,低沉的吟诵声响起,歌调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在无伴奏合唱中,3名没有化妆的男人手执纸扇翩翩起舞。歌者舞者无不神情肃穆,举手投足刚劲有力。
    紧跟着上场的是“狂言”。这是日本的另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经常和能乐同台演出,二者恍如“孪生姐妹”。不过,“狂言”更接近于我国的相声与小品。它有着幽默的对白,喜怒哀乐浅显易懂,直抒胸臆。但见3位妆扮复杂、服饰厚重的男士上台。浑厚、压抑的歌调再度响起。遮脸、拍掌起舞……扇子在此再度成为舞者情绪表达的重要介质。
    6点50分,日本著名能乐大师坂井音重出场了!七八个男人抬着三个白、粉、红的大花盆上台。一人开始了低沉吟诵。紧跟着,一人捶鼓一人吹笛,三个“妖”头戴坠有长长发须的红色面具蹦上台,忽然间,花盆里变魔术般蹦出另一个黄发黄须的“妖”。舞台上一下热闹了。能乐表演,一般没有多余的动作,演者也不带任何表情,只以低沉的歌咏和一板一眼的舞蹈,表现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而台下,看不到喝采,听不到掌声,观者静静遐想,共同营造一种妙不可言、深不可测的意境。
    此时,钓鱼台黛青色夜空下的草地,除了悠悠而低沉的歌声,便是舞台两侧篝火噼啪作响的薪柴相碰声。你不知道台上的艺人在说什么、唱什么。但不知不觉中,你很快会被这种低沉肃穆的氛围裹挟并感染。
    但也有人偷偷“走神”。火光中,观众席间不时有左顾右盼的满带兴奋神色的面孔。也许他们的感受和我一样:在国宾馆所在,在黛青色的夜空下,聆听观赏来自异国的古老的戏剧表演,这个夜晚由此变得有些梦幻,有些神秘,有些不真实。
    ——也许,这只是一次“小众”的文化体验。但它带给我们的,又确实是一次神奇、不可多得的心灵感知。这样的体验,28日、29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还将继续。不妨让我们一起再度前去,用心灵“触摸”古老的异国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