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学习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否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停滞不前?——就网友王中秋

(2007-10-22 17:45:18)
标签:

知识/探索

                    就网友王中秋针对我的观点谈观点(3)
          现在学习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否
             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停滞不前?
 
观点3
   王中秋说:拉康的(镜像阶段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几十年过去了,学习者仍在学他的理论,这已经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停滞不前,研究者若是也对其毫无质疑,则不能不称之为科学的悲哀。
   学习者仍在学他(拉康)的理论,这是否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停滞不前?我看不能这么说。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继承与批判弗落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在法国,在日本,拉康的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两千年前后,在我国才有人翻译出版他的著作,并有少量的作者著述立说介绍和评价拉康。我真正见到对拉康研究的力作,是在2005年底黄作的《不思之说》,2006年初南京大学的张一兵所著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2004年底在我们一家知名的精神卫生医院,来两个法国人自费举办拉康的精神理论培训班。几十个精神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的已经是心理学的医生大夫,硬是没有几个人真的听懂了的。我认为,除了当时法语翻译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很多是哲学的东西,而我们目前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理科学生,大多缺少哲学的智性,因此缺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把握和对生命真谛的深度悟性。直到今天,在我们对拉康有所了解的精神分析师,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很前位的,有很多深层的东西有待挖掘。
    由此可见,我们能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学习者仍在学他(拉康)的理论,就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停滞不前吗?我看这个观点不能成立。我承认王中秋的逻辑学尤其是形式逻辑学得还是很扎实的,怎么在这里出现一个如此这么不严谨的失误呢?假如你不承认是一个不严谨造成的失误,依照你这个观点看来,我们今天还有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思想精神,学习几千年前老庄、孔老夫子那几个老头的东西,有的竟然还写了《论语心得》这样的东西大量被出版发行,这岂不是拉历史老人的破车吗?!
    王中秋认为,研究者若是(在应用一个理论时)也对其毫无质疑,则不能不称之为科学的悲哀。请注意,研究者若是(在应用某一个理论时)也对其毫无质疑,就拿我未名居士来说吧,我认同拉康理论但还不能做到去质疑这一点,也不能称之为科学的悲哀吧?!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真的抬举我了。我怎么也得鼓足勇气大胆地去质疑去否定,让科学悲哀几回。
    至于说到“用抽象表述方法的”,是我而不是拉康。我是将拉康的精神动力学与心理结构理论同弗落伊德的精神动力学与心理装置理论在比较中进行抽象表述的。我以为,读懂他们,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抽象表述方法把他们描述出来,也可以算作为我的一个小小的创新点,尽管贡献不大。
    关于“科学的真谛就在于不断的质疑”,这话我认同。我时常在写东西或讲课时,总是号称自己坚持否定性的辩证法。我常引用恩格斯那句话:“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并且认同“观念的辩证法来源于生活的辩证法”,因为,人的生活及其实践是变动不居的,人的"生命之树常绿,理论总是灰色的"(海涅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