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面对希特勒该诊断他是疯子还是正常人?
最近,本人在博客上特别推荐北京大学精神医学博士丛中教授的新作:“心理之悖论”,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并发表评论。其中,王中秋先生关于逻辑悖论的辨析很是精彩。
我今天提出的是另外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王中秋先生问:“如果让丛中先生面对希特勒,他该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理解这话说全了是问:丛中先生或其他所有心理医生面对希特勒(这样的人与他上演的历史事件)该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隐含的话题是:心理医生面对希特勒这样的人该诊断他是疯子还是正常人?
要说,王中秋先生真是给心理医生出了道难题。心理医生若诊断他(希特勒)是疯子,吃什么药?怎么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才能奏效?要说他是正常人,怎么理解他的疯狂行为?所以,在后面王中秋先生又跟帖说:“关于希特勒的事,好象一直没人回答,我自已的答案是:心理医生根本就无法面对希特勒——这是一门基础性很差但却很实用的学科”。这话我只改一个字说:这是一门基础理论研究(原“性”字去掉,加上理论研究四个字)很差但却很实用的学科。
心理医生面对希特勒这样的人与他上演的历史事件,从观念意识层面说,既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作是与非的科学认知,同时又要作好坏、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若是我们没有合理的认知与价值判断,没有对历史辩证法的深入理解,如“恶动力”问题,就说不大清楚。还有,再往深里说,“是”与“应当”之间的认知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就更难以辨析清楚了。
从心理层面说,希特勒的观念意识与心理潜意识、无意识在其人性与人格形成过程中,哪些因素参与了活动?哪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能量、动力机制与心理结构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希特勒的人格心理与正常人的差异性在哪里?有那些异常?…………
所以,我说:王中秋先生的确是给心理医生出了道难题。
我们国家现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心理医生,总体上缺少哲学,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与横向联合的平台,这是一个无争的事实。要让我们国家现在培养的心理医生回答这样的难题,就更增加困难了。
还是把这个话题交给那些有兴趣的衣食不愁的朋友讨论吧。
我相信“江山待有才人出”道出了一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