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个人人生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等的超越性的把握和持有。个人人生信仰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使命感和人生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在其个人人生信仰的支配下,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形成一种对他来说难以轻易抗拒的甚至具有某种神圣性的“使命感”。有什么样的个人人生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使命感”,有什么样的“使命感”就会有什么样的“责任感”。
所谓社会理想信仰,是指特定民族或社会民众,对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及终极发展归宿之理想的把握和持有。
如果说,个人人生信仰着眼于个人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的把握,那么,社会理想信仰,则意味着特定民族或社会民众对自身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发展之前景的向往与关怀。社会理想信仰是一种超越个人人生信仰的“公众”信仰。
当你为自己设定的理想化形象(或目标)所累,被”理想化自我形象”所制导,在世上活得很辛苦的时候,记住一定要放自己一马。学会善待自己。
当你没有目标或失去目标而精神动力不足时,得要去积极寻找理想价值目标,最好是将献身科学与造福人类作为最高的理想信仰。
当一个人身心已经有些不健康因素,尤其是人格心理的某些不健康,甚至出现了某些躯体症状的时候,还要记住:“神经质与理想化自我形象(或目标)总是并驾齐驱”——美国大心理学家霍尼早就给人们做过“明示”。
认真做事,好好做人;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认识真理;创造价值,享受人生。这是清醒的也是常人的回答。
保尔科察金曾经作出过自己的回答,激励过千百万人……。
有人说,幸福是人的一种主体感。人幸福地活过一回,临终前能平静地说出:“我奋斗过了,享受人生了,我是幸福的,无怨无悔”!这是另一种很实在的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