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埙,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长沙窑动物埙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为八音,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郑玄注:“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
最早的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至今考古发现的实物,大多是商代的,有二音、三音、五音孔陶埙。从汉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埙在汉代乐舞中仍十分盛行,以后就渐渐地淘汰了,但埙在各朝代作为礼乐器仍然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常把埙和篪两种乐器并提,埙所发出的自然而和谐的乐音,被古人视为代表着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

赤峰红山文化三角形埙
在理论界,对埙的研究专著也极少,资料极为匮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演奏乐器之一,关于埙的专著仅寥寥两三本,有的也只是几页一带而过,有的甚至仍将埙纳入泥塑去研究。
中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陶瓷史,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先民都用埙表达过自己的心声与思索,他们曾经吹奏的古乐已经流失,只留下这些器物,对今人诉说着远古的故事。作为历史的载体,这些器物呈现给后人的是什么?静室中,面对这一枚枚姿态各异的古埙,李军常常陷入思索。

耀州窑人面埙
埙音被前人称为秋音。其音浑厚,凄婉,其声浊而喧喧然,悲而幽幽然。初闻其声,沧桑旷古;常闻其声,心静若止。独特之音,被后人赋之为“悟静”。出处曰:“钟声鸣志,鼓声激勇,埙音悟静,骨音翱翔,笛笙清幽,琴音绵远。”

堆塑点釉人面埙

唐代带座陶埙

赤峰红山文化枭形系挂单孔埙

马家窑彩绘鱼形埙

山西龙山文化锥形四孔埙
龙山文化棕陶罐,郑州西南出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