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原来是种物件

(2012-08-07 10:36:01)
标签:

权衡利弊

衡器

称砣

文化

分类: 国宝选萃

    对于“权”,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它贯穿在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像权力、政权、权势、权威、权贵、权柄、生杀大权……“权”一直处在很强势的地位,但似乎都是虚拟的称谓。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古代,“权”可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东西。大家经常说“权衡利弊”,“权”和“衡”通常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正是由其古意而来。

    在我国古代,“权”和“衡”一样,都是一种称量物器,统称“衡器”,是称东西用的。“权”是秤锤,也叫秤砣,而“衡”是秤杆,“权衡”的关系也就是秤砣和秤杆的关系。《〈论语·尧曰〉集解》中说:“权,称也”,《广雅·释器》中有“锤,谓之权”的说法,《史记》中也有“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的说法,在《汉书》中说得更明白,“权者,铢两斤均石也”。
    因为是度量之物,“权”就被看作是公正的象征,清朝人李光庭写的《乡谚解颐》就说过“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但天下之事从来都是利与弊共生,授予与窃取共存的。庄子就看透世间一切所谓的权势,“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权”,原来是种物件
    图为一枚元代的“铜权”,高16厘米,直径为12厘米,看上去锈迹斑斑,年代已经久远。在铜权的表面布满绿色的铜锈,看来是铜质无疑。铜权的样子整体上有些像灯笼,中间则像南瓜,平均分布有十二瓣,平底圈足,颈部可以系挂。在铜权的腹部,有“至正贰年造”的字样。“至正”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所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前后使用近三十年,也是元朝使用较长的年号。
    在古代,权有铜、铁、陶、瓷、石等多种材质,在造型上也多种多样,像长方形、银锭形、圆柱形、葫芦形、鼓形等,还有一些果蔬或者动物的造型,显出古人的别具匠心。除了作为衡器之外,权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比如作为吉祥、压阵的象征。在古代,搬家前常在梁上系一个秤砣,表示“称心如意”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