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丹霞雨
哦,天哪!
除了在车上浏览的流动风景,景点意义上的风景,张掖七彩丹霞算是此行的第一个。——而且把所有人瞬间震呆了。
从河西走廊一路奔波过来,真是身心俱疲。一路上几个叽叽喳喳的孩子,此时也偃旗息鼓了,但并没睡着,车窗外掠过一片无边的油菜花、一只升到半空的热气球、一地圆滚滚的西瓜,还能听到他们的轻呼:“哇——”对于风景,成人总是喜欢推理,成因、现状、结果,而孩子更依赖直觉,他们感叹的就是眼前的一切,不让究理影响自己的情绪。
车子绕过张掖市区,直接来到七彩丹霞。快下车时,天上下起雨来。导游说:七彩丹霞雨后更好看,颜色更鲜艳,但是落日恐怕看不到了。又加了一句,不过也不好说,要看我们的人品哦!管它呢,有得必有失,哪能什么好事都摊上啊。走进景点服务部,伞还滴着水,雨竟然停了,想看落日的欲望又抬起头来。
经过一处废旧了的小房子,据说是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外景地。这部电影以前看过,插科打诨的,除赵本山那句“Piao—Pào”以外,没什么特别的好感,但是对里面的场景印象颇深。当初还以为是人造的舞台呢,不想竟然是实景。丹霞地貌现在特别注意保护,规定线路以外不得随便踏足——这样的地貌很脆弱,形成很不容易。可是电影里的人物却在那些山头上奔跑,还有很多影视到这里取景,《太阳照常升起》、《三国之见龙卸甲》、《黄石的孩子》、《紫霞》等等,人工的艺术践踏着上帝的恩赐,作孽吧。
导游说第一个观景点可以看到“睡美人”,但是很少有人看出来,我们到那里便努力去寻找。其实很容易看到,估计是她设计的噱头。见到海贝时,她问:看到睡美人了吗?我说看到了呀,就是脸有点黑。
后来大家就全走散了,七彩丹霞绚丽的色彩、独特的地貌吸引着每个人、震撼着每个人,让人一时不知从哪里看起,也不知该如何接纳,只能不停地嘟囔:怎么可以这样,怎么会是这样……自然界的美常常如此,美到人无法接受,美到人只能叹息,那是一种以往经验无法理解的压迫感。尽管景点进行了一些比拟化的景点命名,比如“众僧拜佛”、“灵猴观海”、“大扇贝”什么的,也还是不能把大自然的神奇囊括到人类的思维中,所以,语言无力,图片也无法表达那种宏大、壮观,你只能亲眼去看。
天上的云由灰变亮,变白,渐渐裂出湛蓝的缝隙,有晴的希望,人的心情高涨到不知如何感谢上苍。眺望东侧丹红的山顶,一截儿彩虹斜描在山顶云间,像描绘完七彩丹霞把剩下的颜料混到一起,随手在天上抹了一笔。好久不见彩虹了,那是要极干净的天空才能长出来的花带。
突然听到一片惊呼:哇!所有的游客都僵在那里了。目光四处搜寻,发现东边不远处刚才暗红间黄的山闪着灿烂的金光——阳光从云缝里洒到一些山头上,多彩的山石明暗有致,阴影里的像刚刚睡醒,阳光下的正精神抖擞,没有有阳光的山在沉思,阳光照耀的山满脸微笑……同是不长草木的山,前面看到的那些山显得萧索、枯寂,而在这里因为山石自身的色彩变得毫无沧桑感。大自然似乎总在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却又那样深沉,人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草木山石上,有时并未感受到大自然的温度和律动。
天色渐渐变深,人流纷纷涌向4号观景点,据说那里是观看落日的最佳位置。孩子他妈加入了如蚁的人流,我和孩子就近找了个人少的地方站住,观看夕阳退去过程中群峰的变化。对于景物,我一直有一个很自以为是的态度,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风景,最好的位置不一定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吧,不过仰望险峰和险峰上的人,何尝不是一种风景。
霞光布满了湛蓝的天空。我们和孩子回到车上,依然对如霓如霞的丹霞风景恋恋不舍,一边讨论着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一边交流有一天这一奇观消失,化为沙砾、沙漠,人们又该如何失落。心里有些怅惘,拿出手机透过车窗上“应急出口”拍了一张晚霞的图片。
2017.8.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