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西行漫记.魔鬼城 哦,天哪!
魔鬼城里没有魔鬼,而且,也不是城。但是这个通俗的称呼还是充满恐怖,那是因为我们太不懂得谨慎。 魔鬼城其实是雅丹地貌。 好的导游都像孩子,迫不及待地想把家里的好东西抖喽给远来的客人,我还有这个,这个,这个,喜欢吗?海贝在玉门关、汉长城遗址给我们的时间很少,也许她认为那些倾圮的黄土筑墙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也许我觉得那点残留在茫茫大漠上的遥远的遗迹有丰富的联想价值,当车子在布满黑色砾石的荒漠上奔向魔鬼城,我还不时地回头张望,想弄清玉门关内外到底有什么区别——“春风不度玉门关”,古代那么沉重的心理体验,如今怎可轻易忽略? 我曾写过一个历史小说,叫《赌亦有道》,很多场景就在大西北,而玉门关是我特别在意的一个点,还安排了一老一小两个人物,放牛,说天气。如今看,那虚构毫无根据,玉门关前几天人烟。 还有那些砾石,黑色、褐色、灰色,鸟蛋大小,被多年风霜打磨得棱角全无,光滑圆润。忍不住蹲下身子翻拣,从望不到边的铺排中选出符合自己心意的一粒。选中的一粒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一条细线、一个斑点、一个花纹,似乎与生活中的某种情境、某个意象、某些期许暗合,于是用指头搓了又搓,沾了人气的石子有了光泽,舍不得再扔回大漠,轻轻装入口袋,从此这粒石子便远离荒漠,千里万里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经历完全不同的历程。海贝说,要不是这些石子固定,沙子就会随风乱飞,沙漠就更可怕。原来这样,赶紧站起来,不再挑选。 到了魔鬼城,平坦的沙漠上到处分布着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沙土堆,雄狮迎宾、狮身人面、孔雀开屏、西海战队……这是一处特别需要想象力的景点,没有过多的言说,可以自由附着自己的意念。从自然造型的侧面看,雅丹地貌都是沙土质,被风沙侵蚀而成,其实几米、十几米、几十米高的沙土造型,原本就是厚厚的黄土层,或者说,如果不是风蚀,这里应该还是黄土高原。 各种造型的间隙里都是沙漠,上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石砾,都用绳子拦着,不让游人随便踏入,以固定下面的沙层。解说员说,已经有不少造型坍塌了,如果不好好保护,总有一天雅丹地貌将不复存在。看得出,现在人们对大自然已有敬畏。 从孔雀开屏处往路边走,突然起了大风,沙尘飞扬,睁不开眼睛,只好背过身去躲避,有人的帽子被风吹落,在沙漠上向苍茫的远处滚去,很快就化入烟尘,不见了。晚上八点多了,太阳穿过灰色的云层,硕大、昏黄,缓缓地向地平线靠近,风越来越大,吹起的沙粒打在脸上很疼。人都从景点跑出来,来到一片缓坡上,举着披肩、纱巾摆出各种姿势拍照。又有人帽子被刮跑了,也不去追。夜色从每个阴影漫出来,天地慢慢粘到了一起。 回敦煌还有三个多小时路程。所有人都沉默着,或许是被雅丹地貌镇住了,或许是太累了。导游海贝说:有件事我前面没讲,现在可以讲了——曾经有个年轻人到魔鬼城来冒险,一个人向沙漠深处走,第二天被人发现,早已失去了生命。沙漠气候,说翻脸就翻脸,这可能是得名魔鬼城的主要原因吧。是的魔鬼城里没有魔鬼,可是如果我们把看到的、听到的作为想象的起点,把自己放进雅丹地貌的夜晚里——啊,单是想想就冷嗖嗖的了,何况还有突如其来煌风沙。 快进城了,车停下来人让大家看看星星。星星很多、很大、很亮。天空是小时候妈妈带我们看的一样,好多星星我都是认识的,可是很多年不见了,原来它们都躲在这里。 2017.8.5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