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兰州味

(2017-08-03 07:22:19)
标签:

旅游

分类: 生活絮语

西行漫记.兰州味 西行漫记.兰州味
哦,天哪!

    昨天下午从西宁到了兰州,下车后立即觉得皮晒爆了——三个小时的车程,气温差距这么大,事先没想到。孩子说,纬度差不多,主要是海拔造成的。海拔,海拔,这次外出的所有体验,似乎都跟它有关系。人的海拔也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形成这么丰富的景色吗?

    打车奔宾馆,匆匆瞥了兰州一眼,感觉没有想象中好,主要是人太多,市容显得乱,一股东南西北混杂的气味——在热气里堵车,公交、私车、的士、摩托所有车混在一起,走一步停两步,又渴又饿又累,你一定能想象出人的情绪。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一下,就奔白银路上的小吃街去了——据说美食能改变人对外界的认识,我们都是兰州拉面的铁杆粉丝,也知道兰州是西北重镇,希望能尽快矫正自己对兰州的第一印象。可是不巧,那条路非常难走,人多车乱,人行道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孩子还被一个坡面滑了一跤,手摔破了一块。这下糟了,跟兰州要结下梁子了。

    所幸小吃街不含糊,满街都是各种好吃的东西。人是真多,两米多宽的小巷里塞满了人,一根骨头掉进蚂蚁窝似的。买了一个整西瓜打汁儿插根吸管嘬,走走吃了一碗鸡蛋醪糟,又走走要了一份羊杂汤,看看小吃街还没挤到一半,赶紧往回走,还要去黄河桥看日落呢。醪糟很好吃,当早餐绝对养人;羊杂汤不怎么样,羊杂不是放在汤里煮的,而是用热水烫的,胡椒粉也放少了,不腥才怪。
    遇到土豆丝炸饼,金黄金黄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我看上街口摞得高高的馕了,想买几个带回来,又怕咬不动,最终作罢。——食物吃了不心疼,扔掉就舍不得,“等馒头坏了再扔”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是微妙地传递出人对食物的心理——不能拥有,又不肯轻易抛弃

    一路在人群里揖让、睃行,来到黄河第一桥时,太阳已经贴到白塔山的山尖尖上。赶紧拍了两张,画面并不好,可那是黄河啊,一次次在车上、飞机上跨越黄河,今天第一回用双脚来度量。黄河在铁架桥下奔腾而过,看惯了海的人对水很难产生特别的敬畏,然而看着上游的黄河充满浑黄的活力,就像听到老祖母爽朗的笑声一样亲切而喜悦。

    来看黄河第一桥的人太多了,摆着各种姿势与老祖母合影,拥挤却不烦躁——在老祖母的怀里,怎么顽皮,都是合理的,别管年龄,尽情娇憨好了。人的口音很杂,大多不知在说什么,仿佛真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流落到天南海北,如今聚到泥土筑成的老宅,根的意识在心里潜滋暗长。

    有一群老人在北河岸排练《拷红》,《西厢》里的一个精彩段落,琴笛笙板,一招一式,仿佛孩子在向老祖母展示在外学来的本事。我应该能听出是什么剧种的,可在黄河的夜色下不想用心去琢磨什么,贴着一位暂时闲拍儿的老人家的耳朵问:老先生,你们唱的是什么剧种?老先生侉侉地说:豫剧啊!是了,我应该知道的,花儿、秦腔、信天游、豫剧、坠子、吕剧……黄河两岸的歌声,桑间濮上的爱与恨,声调有别,却都带着老祖母娘家的口音和味道。

    兰州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万家烟火、满街灯光、混杂的歌声,医院、马路、乱窜的车和人,整座城市都在老祖母的娇纵下。我虽远来,也当不外。于是很想和所有人说说话,用我远离黄河的语言和口音说说我家乡的味道,海的味道。

                                                  2017.8.1-2

西行漫记.兰州味

西行漫记.兰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