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青海湖
哦,天哪!
早上七点半,天刚刚亮开,我们就出发了,一直到傍晚六点半才来到青海湖边入住。经历了多云、阴、小雨和晴天各种天气。
现在亮堂堂的阳光洒满房间,云朵在伸手可及的空中,悠然地变幻着,有鸟鸣从窗外传来,从窗口望出去,是柔缓绵延的群山,山坡上长满密密的短草和黄的紫的小花——牦牛、小马和羊群在悠闲地吃着草。中午应该下过雨,许多水塘积了水,闪闪发光。
同行的旅友怕是都跑到湖边去了。我们要休息一会儿,我们家自称海拔四千米不会高反的小伙子,正在三千多米处闹高原反应呢。没关系,看日落要到八九点钟呢,时间比较富裕。
从德令哈出发不久,有个叫尕海的小景点,停车下去拍照。当地一个人毫无依据来收费,让人感觉有点被打劫的遗憾。景点非常小,却十分漂亮,从远方到眼前依次是淡淡的山影、灰绿色湖光、成片的水草长着浅褐的花穗,晨光和云影笼罩着,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中午来到茶卡盐湖。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期待的景点——想想吧,一望无际的湖面,水下和岸边铺满洁白的正方体盐晶,天上悠悠的白云和五颜六色的人影倒映在湖水和盐雪上,真是分不清天上人间了。进去以后发现跟想象的出入比较大。盐湖实际上算不得湖,水面还算开阔,水浅浅的,刚过脚踝;盐倒是铺天盖地,也说不上多么洁白晶莹。也许因为我们来自海边,看惯了盐田盐坨,不觉得新奇吧。天上的云越走越快,转眼就下起雨来,风刺骨的冷。尽管很快太阳又从云缝里照下来,但是情绪已经低落下去,一时半会儿升不起温度。
在茶卡盐湖值得一记的事儿不多。导游去购小火车票排不上队,我们就走进去,发现距离其实不远,每个人省了一百块车费,边走边得意。和儿子横跨小火车道时,一列已经开过去的小火车突然扯着破嗓子吼了一声,把小子吓了一大跳,气得破口大骂。
小子刚看到盐湖很失望,连下水的劲儿都没了,一路盘算把买的鞋套带回去卖给人家,还想着多少能赚点呢。后来被他妈妈吆喝下去,站在盐水里这样那样,玩得花样百出。最后我们用纯净水瓶灌了一瓶盐带着,据说有很多神奇的效果——旅游嘛,就这样,不弄点噱头谁来呀。我说今年秋天腌菜不用买盐了。
离开茶卡盐湖,我跟孩子都感到头昏脑涨,以为是高反,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下午四点,车停下来吃午饭。饿透了,一碗米饭唏哩呼噜就造下去了。幸好这个团不包餐,自己想咋吃咋吃,不用吃难咽的团餐。
饭后继续向青海湖进发。车子在群山中几个起伏转折,两边的景色就不一样了。山上的草渐渐掩住了裸露的山体,牦牛慢悠悠地啃着山脚的草,不时出现几匹个头小小的马,吃饱了,面向青山一动不动地站着,微微低着头沉思。小羊爬满了山坡,高高低低到处都是,和山上的石头混为一体。羊群并不像歌里唱的那样洁白得跟云朵一样,毛色微黄,而且在背上或者耳朵上染了红的、黄的、绿的色块,标志着它们属于不同的主人,也就是说,它们是在山坡上行走的毛皮和肉,而不是远离屠场和市场的生命。
我跟孩子聊起,假如把人工饲养的动物真的放归自然,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孩子猜想开始肯定会受野生动物欺负甚至吞食,因此促使它们不断恢复野性,快速逃脱或者参与搏杀,几代下来,它们会积淀一些新的生物特征,甚至可以算得上新的物种。但猪不在其列,孩子说。我问为什么,他说猪跟其他家畜不一样,人给它们的空间太小,导致它们目光短浅、体力衰退。它们回到大自然,肯定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餐,孩子很肯定地说。
这样的牧场一直绵延到青海湖边。不过湖边的牧场跟山里不一样,都用铁丝围成一块一块的,每块都属于各自的主人,别人不得进入;游客下车眺望一下青海湖,如果落脚于人家的草原,是要给人家钱的。我跟孩子说,这样放牧太惬意了,牛羊都在铁丝网里,早上打开栏门,可以继续睡觉。孩子笑我:那就不做点别的啦?我想了半天,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事儿要做。
当年教过一个学生,人生理想就是到青海湖边来放羊,然后坐在湖边看日落。结果当了飞行员。
我们也没去看日落。到宾馆以后,我咔哧咔哧打了几串喷嚏头就不昏了,小子却大动干戈吐了两次,饭都没吃就睡了。我跟他妈妈到饭店去给他准备醒后吃的东西,竟然一无所有,我们俩点了两菜一汤,吃了点半生不熟的米饭,用保温杯装了点汤上来,看来也不得吃了。
海贝组织篝火晚会,一小会儿就结束了,据说大家热情都不高,不肯唱也不肯跳。虽然在藏区,大家毕竟不是藏民,身上缺少那种奔放的血液。而且,西海岸很荒凉,晚上出去要穿薄的羽绒服才行。
青海湖看来只能乘车看看了,至于它有哪些美妙的风景和美丽的故事,就留个空白给想象吧。
2017.7.29-30于海西假日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