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惜字纸

(2015-11-10 09:00:20)
标签:

字纸

车票

门票

号码

人生

分类: 生活絮语

惜字纸 惜字纸

哦,天哪!
    古人对写了字的纸是非常珍惜的,不能随便扔在地上踩踏,更不能拿着去上厕所,要叠好收起来,或者用火焚化。为什么要这样呢?或许是上古文字用以占卜来决定命运的遗留吧,也或许是古人不太识得文字因而对文字充满了神秘感吧。人类总是珍惜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直到彻底弄清祖先玩的到底是什么把戏,然后才无所谓。对字纸也一样,今天谁还在乎一张被画满字的废纸呢?
    小时候接受过一点珍惜字纸的教育。不小心把书或者本子坐到屁股下面,父亲或者母亲就会说:那是写过字的纸啊,怎么能坐在屁股下面呢?起初会笑笑把书本拿出来,用力地拍拍,就像在外面疯够了,总要拍拍身上的草屑尘土才敢去见妈妈一样,求个心安罢了,其实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的——到处疯跑的时候,妈妈早就看在眼里了;后来自己就注意了,用过的字纸好好地收起来,最终去了哪里也全忘掉了。
    珍惜字纸这件事真正往心里去,已经上大学了。老师讲鲁迅的文章,鲁迅说到了洋学堂,一些老先生和私塾里一样,要求珍惜字纸,要拿到焚纸炉里去烧,鲁迅先生的意思是洋学堂里依然到处是守旧的痕迹,是批评的。有意思的是,我却非常喜欢这种守旧的做法。理由说不太清,只是觉得那些纸被自己并不庄重地涂抹已经够委屈了,应该有一个体面的归宿,至少不要被人扔到地上,被风吹进泥水里。
    这个习惯就这样保留下来了,而且还有发展。
    外出买的车票、门票什么的,用完从来舍不得随手扔掉,喜欢把它们放到包里带回来,整理好以后放在书架上,看书的时候就当书签,书看完就把这些票夹在书里。有时打开以前看过的书,里面经常会有一张车票或者门票,告诉我曾经去过哪里。而每每此时,当初外出的情景就会再心里颠三倒四地复活了。而手里的书,竟也带上了我去外地时的情绪。
    当然,有些书里夹的也不是车票门票,而是随便一张纸片,规则或者不规则,上面写着一些已经不明所以的词语或者句子,“日月性情”、“掬水月在手”、“把空气戳个洞”什么的,看着就不觉失笑: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词句呢?愣在那里想半天,还是想不起来,写字时的往事就被尘封了。有时也会随意附会,莫不是当时窗外月色正好,于是一时兴至随手画下来的?也许是看到书里的某些话产生了联想吧。谁知道呢,我不是诗鬼李贺,能把随手写的字句从“字囊”倒出来任意组合成风格独特的诗歌。反正这样的纸条像无解的谜一样,又被重新夹进书里,或许下一次再看到还能回忆起些什么,那该多有意思。
    还有的时候,纸片上不是汉字,而是一组数字,甚至笔迹也不是自己的。这时就更觉得有意思了: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吗?是谁的呢?看着泛黄的纸片,知道这个号码肯定已经不再使用。那么它当初的主人在哪里?曾经我们进行过哪些沟通?现在他还和我保持着联系吗?这样的玄想真实而又荒诞,人世间的事情大多如此吧。
    更有意思的是看到别人扔下的纸片,上面留下的文字、数字简直像古人留下的图腾符号,你认识这些符号,却不知道它包含的意思,更不知道背后的心思,于是就成了一个个具体而又幽微的悬念,让你永远也摸不着这张字纸主人的经历、情绪和想法,但又确信这张字纸代表着一段经历,于是心里像面对历史一样好奇而又茫然。
    如果用心保存,这样的字纸真不知道会有多少,那便是山林落叶一样的故事了,可惜这些故事年年堆积再也没有人能讲述。我说过,人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除非消逝,从来不曾中断。而从字纸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碎片。回忆往事,难道我们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吗?因此,人生只是一些散落的碎片,有人说是断了线的书页,即便凑出一些放到一起,怕是也很难找到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人生没有逻辑,人生只是一些写着词句、数字、符号的字纸,字纸上画着的是思考,是情绪,是悲喜,也是遗忘。对于世界而言,每个人也就是一片字纸,不管你识字不识字,生活、时间会把你涂画得莫名其妙,然后随手扔进风里雨里。
                                                      2015.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枯草丛中
后一篇:蜜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