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的责任

(2015-05-24 09:54:41)
标签:

作文

文学影视

文学功能

价值取向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文字的责任 文字的责任

哦,天哪!

    捣饬作文教学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大多思考作文的来源、写作思维、写作方法,甚至也考虑过作文的评价问题,但是很少涉足作文的功用,因为作为学生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读者实在少得可怜,一讲读者,无非是在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会让学生产生迎合的心态——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在迎合阅卷老师,因而缺少独立的精神和写作个性。从应试角度看可以理解,但从写作角度讲,这是不正常的。

    昨天早上刚上班,一位教育前辈就来到我办公室,给我送来从《读者》上复印来的一篇文章,黄玉峰老师写的《“人”是怎么教没的》,文中以教育实例指陈教育的诸多弊端。关于作文教学,文中列举了王栋生老师收集的资料,的确让人震惊:

    江苏的王栋生老师收集了用同样一句话作开头的套文:那句话是“屈原向我们走来”。
  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
  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跳入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
  200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
  2008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好奇心”,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那是为什么?我感到好奇……”

    由上例可见学生写作的价值取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搞作文教学如果再不讨论一下写作目的,不理一理文字的责任,怕是永远也走不出“分数”的辕轭,最终要犯方向性错误,把学生带进为分作文、为文造情、堆砌语言的泥潭。

    下午在办公室,几个人因“茅盾文学奖”评选一事,扯起当今文学、影视的价值取向问题,大家一致感到当今的文坛、影坛责任感、使命感的滑脱——过多消极思想的传播,缺少正能量的传递;过多阴暗面的暴露和夸大,缺少社会伦理的引导;过多身体感官的刺激,缺少文化和精神的滋养。

    我们把韩剧和中国大陆的连续剧进行了对比,发现一些明显的差异。韩剧情节很干净,即便是爱情戏,也很少有私生活镜头,很少有失去道德的情感纠结。而我们的爱情片则什么都敢演、什么都敢播,各种私生活镜头、毫无道德判断的多角情感随处可见,打着揭露的幌子行追求票房之实,收视率可能有了,可是让是非观还模糊的青少年从中得到了什么?韩剧中的好人可能也会经历各种挫折、磨难,但结局总是好的,让人相信对善应该坚持。而我们的片子里好人大多没有好结局,非死即残或离,似乎坚持真善美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让人对这个社会无法再抱什么希望。

    现实生活真的是这样吗?如此扭曲生活,无非为了博得观众的几滴辛酸泪,说穿了就是煽情。当下社会或许经常是坏人更容易得逞,没有人要求文学、文艺与生活完全相同,但作品给读者和观众的生活逻辑不能出问题,难道我们想让年轻人真的相信“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我们的作品是想让人做个倒霉的好人还是做个惬意的恶人?

    是非观的模糊,是很多作品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主要原因,而追求名利和轰动效应则是艺术观被异化的根源。浅薄的文化功利思想,只能制造出自私的宣泄、浅薄的迎合或者狭隘的变态。

    在信息发布十分便捷的今天,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留下的文字都正面、都积极,但从事文化和教育的主流传播途径不能追随世俗、不能偏激。孔子曾提出过诗的“兴观群怨”功能,我们不能全部流落于“怨”之一端。个人以为,文字的责任应该得到强化,不能激励人则应该引导人,不能引导人则应该安抚人,不能安抚人也应该正视人。文化如果低级趣味、浮靡堕落,那就不是言论和个人偏好的问题了,弄不好可能就是民族精神的畸形甚至垮塌。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2015.5.2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食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