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看更大的海

(2015-05-04 07:33:30)
标签:

海边

贝壳

大海

运河文化

黄河故道

分类: 生活絮语

去看更大的海 去看更大的海

哦,天哪!

    这几天竟跟水较上劲了。

    在淮阴陪孩子和他妈妈走了一段古运河,被沉浮于河水里的历史吸引着。漕运盐运、漂母和韩信、十二岁乘船离去的周恩来……一条运河就是一段生活的录影带,人在河边的木栈道上缓缓地走,脚下响起的是历史的回音。那个沿河展开的运河文化主题公园建得真好,你可以流连于花草、河水、桥梁、小船、河边人家,也可以在自己知识所及的由古至今时光里徘徊,自然、历史、文学、文化,从哪个视角切进去,都是一个深邃的主题。我们走了许久,也没发现公园的头或尾在哪里,不禁感慨: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运河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这样开发运河文化,该是多么惊人的一幅长卷啊!

    后来又陪他们去了黄河故道,那是当年我们经常跑去野炊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美丽而幽静的生态公园。当年杂树林里埋锅造饭的地方已经成为一片秀颀参天的水杉林,到废黄河里汲水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木质的观景台。脚下的芦苇还在,岸边的果林还在,滔滔的河水还在,那条杂乱的河堤却成了一片绵延不绝的绿树林,林中掩映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我们沿着小径慢慢向前走,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味道,耳边回荡着鸟鸣,时间还早,少有游人,静极了,一只啄木鸟在我们前面从容地觅食。坐在小亭子里听细细的雨声,听远远近近的鸟鸣,听曾经误入歧途的黄河低吟,心也渐渐地洁净了。突然传来人声,由弱渐强,不知什么人在远处练声呢。我们相视而笑:文化啊!

    本来计划去洪泽湖的,天气不好,取消了。按理说,生活在海边的人,对水应该不怎么惊讶甚至没什么兴趣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嘛,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海是海,河是河,湖是湖,动静咸淡各不相同,当你从无涯的海边来到隐约可见对岸的湖边,似乎更能感受到水的浩渺。我不知道如果去洪泽湖成行,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今天陪他去海边,他说话了:怪不得爸爸天天想写东西,积累得太多了,不写可惜了。

    今天去了一处广阔的海边,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愿望。那次到百里以外的海边眺望,没有岛,没有拦海大堤,没有巨大的海轮,只有几只停泊的渔船、广阔的沙滩和无边的海,觉得和家边的海完全不是一种风格,对孩子说:等有时间,带你去看更大的海。去看更大的海
    大海落潮,大片的沙滩像沙漠一样金黄,可惜能见度不好,看不到烟雾背后辽阔的海面,还有目光尽头海与天接的那条神秘的切线。然而我们玩得很开心,孩子在印着海浪足迹的沙滩上奔跑,把自己的脚印深深浅浅地涂画在海浪的足迹上,等待大海涨潮时海水看到陌生脚印时的惊讶。海边是一条两三米宽的贝壳带,洁白闪烁,像大海去时飘落的一条哈达。我告诉孩子:以前,我们那里的海边也有这样的贝壳带,后来被人捡光了,大海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情调了。孩子和他妈妈在贝壳里拨弄着,似乎无法想象这么多的贝壳是怎么被人捡光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家边的海,被港口码头围堵得那样局促,而且每天人头攒动,大海有多少馈赠能满足人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啊!眼前的海,辽阔无垠,却只有我们三个人在欣赏,心里感到特别舒展、舒畅——宁静,本身就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不论是赶海还是看海,辛劳的或者热闹的行为背后,不都是潜着心里安宁这个目的吗?

    回来的路上,孩子说:其实我看过更大的海的。去台湾的时候,往前看是太平洋,往右看是南海,往后看是台湾海峡。我说是,那是更大更大的海,它可以左右国家乃至国际的格局,可以塑造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可以创造历史。孩子似懂非懂,又说:写作文的时候最难处理的就是景物描写了,没有头绪,也不知道写什么更合适。我说: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根据你想表达的心情、格调而定,景物是从心里走出来,而不是从眼里走出来的。

    这个话题对他来说真的有点难了,他还得去面对人心这片更加浩瀚且变幻莫测的海,然后才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心绪。而做到这一点,不呛几口水,不感受水之于人的恩泽和危险,可能看再大的海也不知道海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5.5.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街今昔
后一篇:小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