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面馆

(2015-04-20 07:29:07)
标签:

面馆

拉面

孩子

卤蛋

利人利己

分类: 生活絮语

拉面馆 拉面馆

哦,天哪!

    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拉面馆,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因为喜欢吃拉面,附近又没有,常常要跑好远的路才行。

    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孩子说:今晚去吃拉面啊?小区大门口刚开了一家拉面馆。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去吃拉面。结果那家门面黑灯瞎火的,一问水果摊儿老板,才知道人家今天刚开始装修,孩子看到门上挂了牌子,就以为开张了,结果孩子只好在嘲笑中陪我们去吃烤肉。

    昨天从出去玩,回来已经两点多了,经过那里一看,这回真的开张了。

    老板一家都是少数民族人,看服饰、听说话就知道了,不知什么缘由到这里来开了这家拉面馆。人不多,可能是过了吃饭点儿吧。我们进去,老板很高兴,主动过来招呼。我们说:你家面馆还没开张,我们都来捧好几回场了。把他说得哈哈大笑,连声表示感谢。因为刚开张,面的量很足,每人还送一个卤蛋,不知是不是他们那里表示庆祝的习俗,我很好奇。

    以前单位对面有个“小老王拉面馆”,是本地人开的,广告词是“一般一般,墟沟第三”。经常去吃,就混熟了。后来他改行做橱柜生意,我们家装修无意间摸到他店里,隔了十好几年呢,却一下都认出来了,我刚说“一般一般”,他就笑了,说那还是什么时候的事啊。生意自然谈得顺利,然后就扯他不开面馆后的事儿。他说他经常一个人骑车外出旅游,新疆、云南都去过了,正筹划去西藏,经历过很多辛苦和惊险,但很上瘾,因为人生实在太短暂,要多体验才有意思。

    后来我们经常去的一家拉面馆在一条小吃街上,外地人开的,戴着不太干净的白色布帽。面的味道挺好的,不过店面很脏,到处黑乎乎的,而且地面和桌子都可疑地油腻着。据说当年那个民族被什么人驱散的时候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路,一路走旱路,走水路的那些人后来特别爱干净,衣帽从来都是洁白洁白的,而走旱路的却不大讲究,后代走到哪里也是脏兮兮的。不知道这个传说靠不靠谱,因为涉及民族问题,不敢随便乱猜。

    既然吃着心里不素净,只好另寻他处。在更远一些的街边有一家清真拉面馆,进去一看,干净整洁,挺好的。特别让人放心的是,这家拉面馆不准自带食物。拉面里不放蒜泥,只放蒜苗和香菜,翠绿翠绿的,没有那种辛辣味道。后来我们就一直定点在他们家吃拉面,尽管拉面的量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无法吃饱;尽管过一段时间拉面价格就要涨一块钱,已经涨到本地最高了,我们也没打算换地儿,因为吃饭有时不仅是为了塞饱肚子,还有感觉呢。

    今天一天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的,弄得人特别阴郁。傍晚,孩子说今晚再去吃拉面啊,昨天没吃出什么味道呢。于是一家人就顶着雨去吃拉面。

    我跟孩子聊天:你说这家拉面馆开在这里的依据是什么?孩子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看着我没回答。我说:如果他们对小区的人员进行了调查,那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如果老板有稳定的客源,那是建立在人脉基础上的;如果他们的面做得比别人家的好,那是建立在质量自信上的。可是他们在这里开面馆的根据是什么?孩子他妈妈也和我们一起讨论,说:他们好像从来不跟顾客交流,怎么才能稳定顾客呢?这是服务文化问题。

    今天依然每人送一个卤蛋,可是这种靠增加成本的经营策略能维持多久呢?本来这些都是不关我们事的,用本地话说,我们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也许人家的面就越拉越长了呢,那真是太好了。其实所有的经营都是利人而且利己的,关键是其中的关系怎么处理。

                                                         2015.4.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湖春色
后一篇:向生活要作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