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02-01 21:03:16)
标签:

孩子

视角

时代

生活

囤书

分类: 生活絮语

囤 

哦,天哪!

    中国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所以生活中特别喜欢囤积财富。很多人批评这种现象,说是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了“啃老”现象,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生存能力下降。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吧,这种现象自古而然,中国人一代一代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一粒种子如果是好的,把它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可以发芽、开花、结果,种到肥沃的土壤里反倒不能正常生长了?

    谁不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呢?可是究竟应该留下点什么却是一件颇让人踌躇的事。

    如果现在是饥荒年代,我想我一定会想尽办法给孩子留下点粮食,至少要给孩子留下点种子。这点粮食或者种子能不能帮孩子熬过灾荒,谁都没有把握,老天爷的脸色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懂的,但是它们可以给孩子一点希望:啊,如果老天爷不再惩罚人类,还有种子可以在大地上发芽。或许就是这么点信念,可以让孩子生活得很有意思。

    如果现在是战争年代,我想我一定得给孩子淘弄点信仰来,让他相信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也不可能永远是这个样子。我一定要让孩子相信:历史是由生活构成的,而不是政治。不担心孩子对那样的时代失去热情,担心的是他们的热情由谁来点燃。无数的史实和事实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撒谎,只有高手才可能成为政治家。混乱的社会里,任何召唤都可能是一种蛊惑,所以,人必须忠实于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人才能活得清醒。

    可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没有硝烟,也没有蝗灾,平静的生活让人感到幸运,也感到麻木。我们在温饱之中,于是感觉不再有人忍饥受冻,即便有人提醒并非人人可得温饱,也缺乏切肤之痛。或许也会在某种情境中产生善念和善行,可是大多数人无法放下施舍的高度。以高高在上的心态去做一点有益于他人的事,自己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自得。

    很想给孩子囤一点知识,让他知道更多的事理,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能明白,似乎这样就可以立于裕如之境。可是当今的知识,简直和战乱年代钞票一样缺少稳定性,昨天还能买一辆车的钱,过了一个晚上就不够买一双鞋,去年被奉为经典的言论,今年却被相反的事例证明为荒诞无稽。这是一个变化太快因而缺乏准绳的时代,任何知识都可能被讥为无知,因为知识不论正确还是荒谬都追求相对稳定,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会妨碍人的思维。

    如果人的思考能力也可以囤积,这倒是个好东西,因为可以随身携带,谁也无法取代。从实用性上讲,眼下人的思维是工具性太强——社会发展太快,各种应用工具纷至沓来,每一种工具的出现都会在人的思维方式上打上烙印,比如快捷的交通、一呼百应的网络,容易使人变得浮躁、依赖、盲从。孩子的思考多是体验性的,所以从根本上讲,他们的思维缺少他人视角,即借助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看社会、看纷乱的事件。

    那么就让我们给孩子囤积一些视角吧,看待自然的视角、看待历史的视角、看待生活的视角,而这一切都藏在书本里。也许他们现在还读不懂这些书,但是父母可以读,遇到一些现象就可以拿来分析给他们听,让他们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理解的角度。

    尽管“囤”是一个很保守的字,它的外框与“国”、“圈”、“围”、“囚”、“固”、“困”一样,都带有浓厚的拒外或防范意识,但是正如刻章人最后喜欢在印章的外围敲一个豁口来达到“放气”的目的一样,有了视角就有了审视、探索自己以外世界的通道,就既有自我的边界,又不会被自我框死。

    朋友中有喜爱收藏金玉的,有喜欢收藏字画的,有喜爱集邮的,有喜爱根雕的,聊起来个个情趣盎然。不过我更喜欢和藏书的朋友一起聊天,讲到某本书如何如何开阔视野,某本书如何如何给人启迪,某本书如何如何把人带到另一番天地,就觉得书实在是和其它事物不一样,它们就像一粒粒沉默的种子,随时可以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听到好书就到网上去找,当新书寄达,一个个捧着书端详,不停地感叹:呀,真是很富有啊!

                                                2015.1.3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残雪
后一篇:天命何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